【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了总书记的嘱托

牢记嘱托建设历史性工程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见闻

光明日报记者 张翼 李玉兰董城

“习近平总书记来了,同我们大家亲切握手。与总书记绵厚温暖的大手相握的瞬间,我感到了关怀和力量的传递,太激动了,也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日前,记者来到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考察过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工地采访,多位现场工程建设人员回忆起那个铭记终生的时刻,依然激动不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京津冀考察调研。一次次研究部署、一项项高屋建瓴的方略,见证了习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进程。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

“习总书记来的时候,现场有41名工人和6名安全讲师,大家正在进行日常的安全培训课程。”9月6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安全体验培训中心,安全讲师郑喜林告诉记者。

“习总书记一再强调安全第一。可以感受到,他对工人们的关爱,对工程质量的关切。在习总书记的教诲下,整个工程的安全要求力度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量加大。我们也在内部进行了管理、培训环节、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提升和优化,增加了安全培训项目。”郑喜林说。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从开工就提出了“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工期零延误、环保零超标、廉政零风险”的工程目标,其中“安全零事故”排到首位。

“在安全培训领域从业多年,我知道此项工程安全零事故的标准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在6平方公里的复杂作业面,同时有上万名工人交叉作业,覆盖的工种也是最全的,难度极大。到目前为止,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实现了现场零事故,安全培训近4.6万名工人。到整个工程结束经过安全培训的工人将达到13万人次。”郑喜林说。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在这项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一切的出发点。

零上访、零滞留、零强拆……棚改拆迁的“通州模式”形成一连串的零,最终成就一个“一”。

据通州区潞城镇镇长吴孔安介绍,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所在地——通州区潞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17个村、占地15平方公里,村民9300户、户籍人口2.5万人。棚改拆迁过程中,坚持开门定政策,让老百姓亲自参与政策制定过程,尽可能吸收合理化建议,形成了一套接地气的惠民拆迁政策;以最大限度让利于群众为原则,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实施过程中坚守政策红线、公平底线,坚决打击违法建设行为。

以国际标准中国特色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

“站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有21世纪的眼光。”在通州潞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展览现场,巨幅大屏幕播放着气势宏大的视频短片,规划沙盘展示了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未来新城市景观。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