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的“钉子户”,为何又搬了?

节目导视:

解说:

从2003年9月通知拆迁,到今天凌晨真的的被拆,上海这次漫长的拆迁持续了整整14年。

户主 张新国:

还是那么多,还是3+1,三套加一套。

解说:

最初的利益诉求,最终并未获得支持,已经当了十四年的钉子户,如今又为何同意拆迁了呢?

上海市松江区 九里亭街道动迁办主任 陆辉:

其实这是一种交流、沟通,我认为是相当重要当他对你产生了信任了以后,他相信你。

解说:

十四年的滞留,十四年的心理博弈,《新闻1+1》今日关注,十四年的“钉子户”,为何又搬了?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我们先来看一张拍摄在今年9月1号的一张图片,这是在上海市松江区的沪亭北路,大家能很清晰的看到,本来笔直的马路之间有一个像别墅一样的小楼,那么我们不妨把镜头拉一点看,可以看到它的确是在马路中间,本来是四条车道往来,到了这呢,就一下的变的拥挤了,变成了两条了,那么这一条小楼在路的中间,当然会给小楼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要知道这样的一个楼房,在这已经矗了14年的时间了,它已经被称作了上海最牛钉子户,但是就在今年这个最牛的钉子户在非常平静的过程中被拆了,为什么这个僵持的14年会最终得到了一个解决,被迁一方还有政府经过了什么样的协商才能够达到今天这样的一个结果,首先我们还是回到今天的拆迁的现场去看一下。

解说:

零星的渣土,几块散落的碎石,新就位的石质路障,上海市松江区泸亭北路上,这座曾经孤零零的寨子矗立长达14年的小楼,今天凌晨终被拆除,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央视记者 俞翔:

在我身后的这片将近1000平方米的废墟上头,就是原先泸亭北路238号的旧址,那么正是因为这栋老房子,这一段双向四车道的泸亭北路在这无奈被缩减成为了两车道,给周围的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今天凌晨,这一栋矗立了14年之久的老房子,终于被拆迁了。

男:请各部门各就各位。

解说:

两台挖掘机马达轰鸣,一台挖掘机从房屋南侧外墙入手,另一太挖掘机从镐头尾向南进行拆除,在经历了一个半小时之后,坚守了14年之久的三层小楼,伴随着房屋主心骨坍塌了一瞬间,哄然的倒下。

上海市松江区 九里亭街道动迁办主任 陆辉:

这边居住了四万人,如果放在白天的话,会影响交通也会影响出行,居民的人身的安全,所以我们放在凌晨。

解说:

凌晨1点25分,在结束了拆迁工作之后,土方车开始将废渣陆续运走,清运工作也持续了四个半小时,而作为这座房子的张新国表示自己并没有到拆除现场,因为看了会很难过。

户主 张新国:

因为在现场看了我心里难受,我就不去了。我一个人今天早上天一亮,六点钟我又过去了看了一下,有好多路过的人看一看,看到的时候,有好多路过的人在照相(房子)。

解说:

从1951年开始张新国的岳父一家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1996年,张新国花了20万将这里改造成三层豪宅,最多时一家十口人都居住于此,甚至还有额外的房屋进行出租。

张新国:我的租金是三千一个月,四千一个月,便宜的租到现在,收房租的话,可以租五万块钱(一年),原来也要四万一年。泸亭北路是建于2003年,而张先生家已经在这座三层楼里面居住了近40年,自从2003年的9月因修路第一次收到拆迁通知,到2008年10月该路确定拓宽方案,因动迁工程产生的滞留,户主张先生家是其中一家,而到了2011年的1月,泸亭北路拓宽工程通车前,张先生家变成唯一没有搬迁的一家。

张新国:

2004年之前土地是我们造的,从2011年4月份开始,我们这里要城镇化,所以土地取消了,宅基地取消了,开始盖房了。这个东西论起来,那个合算,那个不合算,因为这个方面是男女性别,这个歧视的不的了,我如果有两个儿子的,他就给我两份,两大两中两小,因为我家是女儿,我们当时11年时候是三套加一套四套,

解说:

经过了14年的拉锯战,不少人关心,现在的张新国为何动了心,签了协议,真的如传闻中所说,拿了6000万的补偿款吗,根据张新国的说法,他们分得大中小三套动迁房,以及按照多子女政策享有一套安置房,一共四套房,另外有230万的补偿款。

张新国:

其实我不是拿了6000万,我是拿了230万,我现在拆的房子和2011一样多,还是那么多,一点不多,还是3+1,还是那个平方。

解说:

眼下,三层的老房子已经成为回忆,张新国说目前一家人租住在距离老房子三公里外的商品房小区,一个月的租金4000多元,居住环境比起钉子屋改善了不少。

张新国:

我们全家四个人四个房间,我们租了一个的大套120平方,两个卫生间,蛮舒服的。

董倩:

张先生家的别墅是在上海市松江区的泸亭北路,这个地方以前是农村,但是现在随着城市的不断的扩张,这里早就已经变成了繁华的城市的主路段了,张先生一家七口人在这一直坚持了12年,他们当时提出的要求是什么呢,要按照两个宅基地计算,要安置六套房子,但是最终的协议结果,就是今天拆迁之前达到协议是补偿他四套房子,其中是大中小三套动迁房,以及一套给张先生已婚女儿的安置房,230万元额外补偿款。好了,接下来我们的就连线一位嘉宾,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王锡锌教授,王教授我们先看这样的一个协议,如果站在这个我们就“钉子户”这个张先生来说的话,他坚持了14年,最后他并没有得到他一开始的诉求,两套宅基地换回六套房,还是一开始政府要答应他的四套房,你怎么看他这14年,是原地,这14年是白白浪费了,还是说他坚持这14年他自己有收获,王先生您怎么看?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

我觉得14年这个漫长的时间,跟时间来比赛的话,可能我们很多的时候是浪费时间,实际在这个意义上,如果从他所期待的收益来说,那么他应该说是一个输家,而且我们不仅仅看到张先生个人是一输家,对于公共利益来说也造成了损害,所以这样的游戏中,我觉得早一点解决,早一点通过协议的方式来完成动迁,这个解套的比较好的办法。

董倩:

王教授我们在来看这14年坚持了这两方,一方面我们分析了,张先生这一家这种得和失,我们在来看政府这一方,政府也是陪着他们长跑,进行了14年,到最后呢,仍然是没有松口,仍然是当时要怎么补偿,现在仍然怎么补偿,那么您怎么看待,您怎么评价政府的这样一种举动,假如,我们假设政府松了口,答应了当时他们的这种诉求的话,又会怎样?

王锡锌:

这个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要看当地政府当时以及一直坚持到现在的一个补偿协议,是否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则,如果说原来的这种补偿协议所定的这种补偿额、补偿的标准、补偿的方式,就是合法的、公平公正的,那么政府一直坚持这样的协议,当然是于法有据、于理有据,所以说于法有据呢,那么就是他是有法定的标准的,所以于理有据,那当然是如果有人一直不搬迁,而我们政府做出让步的话,那自然是对于原来合作的那些主动搬迁的居民的一种损害,甚至可能会引来更大的争议和麻烦。

董倩:

王教授您看,如果我们的回过头去看整个的事件,那么14年最后双方能够谈成,说明这个被签户并不是不讲理,他是讲理的,因为最后它和平的解决了,那既然如此的话,那为什么双方会耗用了14年的时间,您分析这个时间段?

王锡锌:

有的时候可能时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有的东西都会在时间中得到化解,但我觉得随着这个时间的流失,双方博弈的这种心态会发生变化,一个呢,就是张先生也就就是说我们的打引号的钉子户一家,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比如说周边繁忙交通的环境,另外呢,他们说感受到了来自社区邻里的压力等等,导致他们的心态会些调整,另外一方面,当地政府呢,我觉得他们也采取了这种一些动作,比如说你如果再不通过协议搬迁的话,那么动迁办公室也提出了我们的只能依法来强拆了,所以一方面在时间的博弈中,产生了心动,另外一方面政府呢,也采取了行动,我觉得这两方面的结合,可能在时间的流失当中,越来越让我们有可能去像这样一个和平解决,这样的一个14年的大难题。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