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9月13日讯 豚草,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性的恶性杂草,全球除非洲和南美洲外均有分布。上世纪30年代,豚草传入我国,分布于14个省市,80年代传入北京,发生地点多位于河道两侧、野外、农田及景区周边等区域。豚草作为北京市重大突发植物疫情重点防控对象,具有危害大、防治难和根除慢的特点。多年来在北京市重大动植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的努力下,豚草防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豚草发生面积已经从高峰时期的4万亩降低到现在的1.9万亩,种群密度在持续降低。豚草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豚草的危害有多大?人们对这种杂草普遍感到陌生,因此忽略了它的影响和危害,其实豚草可以很轻易的影响市民生活,造成危害。豚草的危害主要有三方面:

1、影响农业生产

豚草生命力极其旺盛,一旦在农田发生,将和农作物争夺养分和水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其植株高大,枝繁叶茂,对农作物有强烈的荫蔽作用;吸水吸肥能力强,与农作物争夺水份和养份,光竞争优势强,主要危害玉米和大豆,在田间与作物竞争水、光照、矿质营养及生存空间,严重时能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严重阻碍农事操作的进行;根系分泌物有化感作用,抑制农作物生长发育;侵入农田的豚草,在密度很低的情况下就能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2、影响人体健康

豚草花粉富含水溶性蛋白,引起易感人群的过敏性反应,是引发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症的主要病源。每株豚草可生产上亿花粉颗粒,花粉颗粒可随空气飘到600公里以外的地方。加拿大、美国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受到豚草花粉之害,我国也有人群对豚草花粉过敏,在植物过敏原中豚草花粉是花粉类过敏原中最重要的一种。其症状主要表现在呼吸道反应,比如:连续性喷嚏,大量流鼻涕,引发过敏性鼻炎等,严重的可能出现哮喘。豚草是夏秋季引起花粉过敏的过敏源之一,豚草8月中旬以后进入开花期产生花粉,8月下旬达到高峰。花粉借助风力可以传播到几百公里以外。敏感人群外出进行户外活动可带上口罩适当防范,出现类似感冒的不适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尤其北京山区的名胜古迹较多,周边豚草防控难度较大,如果不及时防控,对游客健康造成的威胁较为突出。

3、影响生态环境

豚草可在各种肥沃或贫瘠的土壤中生存,迅速生长形成优势种群,影响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稳定,严重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甚至摧毁局部生态系统,引起生物多样性丧失。豚草的叶子中含有苦味的物质和精油,一旦为乳牛食入可使乳品质量变坏,带有异味。

豚草的危害如此之大为何不尽快根除?鉴于豚草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北京市一直将其列为植物疫情进行检疫控制。防除工作主要有三个难点:一是豚草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低,可在恶劣环境下生存并繁殖,主要分布于农田、荒地、路旁、水沟及铁路沿线以及人为干扰的地方,还有村屯周围、城市小区、水库、湿地等地。二是豚草能力强,单株产种子在5000粒以上,豚草种子具有二次休眠和二次萌发特性,种子成熟后易受低温天气诱导而产生休眠。在气温、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就能逐渐萌发破土出苗生长,数据表明,豚草种子在土壤中最长能休眠25年后萌发。三是豚草传播区域广,其种子可以延河流上游漂到下游,除治豚草不仅需要农业、水务、园林多部门协同配合,而且需要周边省市协同作战,横跨流域联防联控。因此,需要对豚草发生地进行连续、多年、彻底地铲除,才能逐渐降低其发生和造成危害。一旦铲除不彻底或某一年控制措施松懈,导致形成大量新的种子落入土壤,多年的控制工作就会前功尽弃,必须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持续开展铲除工作。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