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冷冻争议背后
在桂军民签名的知情同意书中,明确写着:“银丰研究院没有保证、担保或承诺生命延续研究计划在未来一定会成功,也不能准确预测未来医学科技的发展时间表。”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周群峰
8月14日,在过世近百日后,山东济南女子展文莲登上了《科技日报》的头版头条,成为这则标题为《死亡“暂停”:液氮罐里的阴阳穿越》的新闻主角。
大约三个月前, 49岁的展文莲在平静中去世。家人为其举办了追悼会,置办了墓地。一切都遵照当地风俗举办,看不出异样。
当时鲜有人知道,她的墓只是一个衣冠冢。其真身被放置到了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下称“银丰研究院”)的低温医学研究中心内,以头朝下的姿态放置在一个容积2000升、高约4米的不锈钢液氮罐内,里面是零下196℃的极低温。每隔10天到半个月需要补充液氮,这样做的目的,是期待未来医学科技发展后,可以“起死回生”。
展文莲成为中国本土首例人体低温保存者的新闻被报道后,人体冷冻期待复活的话题,迅速蹿升为网络热门搜索词。目前,这个话题在微博上的讨论已接近1亿人次。
持续火热的同时,争议声也不绝于耳。该技术有多少科学依据?是否有商业炒作之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此持何种立场?
银丰研究院一位不愿意具名的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因前期媒体报道较多,该项目已引起合作单位齐鲁医院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目前,行政主管部门都还没有给该项目定性。
持续55个小时的手术
“祖籍河南、生在新疆、长在新疆。上海体院毕业后,来山东工作,和妻子展文莲是初中同学,两人今年同为49岁。”
一见面,桂军民简要跟《中国新闻周刊》做了自我介绍。桂军民在济南一家体校任职,妻子生前在一家银行工作。
去世三个多月了,展文莲的照片、刺绣作品等仍然在家里摆放着。
2015年6月,一向身体健康、爱好运动的展文莲被查出罹患肺癌。2016年12月12日,展文莲住进了齐鲁医院。
2017年2月,患病一年多的展文莲,癌细胞多发转移。知道妻子康复无望后,桂军民将她转去了齐鲁医院舒适医疗综合病房(临终关怀病房)。
有一次,桂军民和病房主任类维富聊天,无意间听到银丰研究院正在研究的“人体冷冻(人体低温保存)”技术。
类维富提到的这项技术,意味着人的遗体在一定条件下,保存在极低温环境下,等到未来医疗水平可以攻克这种疾病时,死者有望被唤醒。
类维富是人体冷冻技术的追随者。他曾表示,“先不提复活的事情。你把人冷冻起来,就相当于在家里放了一个医药‘灭火器’。”
类维富将冷冻遗体理解为一种“生物医药资源”,他本人是银丰生命延续计划的会员。他认为,这种尝试可以缓解病人和家属心理压力,带来安慰和期望。
听了类维富的介绍,桂军民几乎毫不犹豫地相信了这个技术。
此前,他从来没有和银丰研究院打过交道。之后,他隔三差五地跟该研究院的专家团队接触,打听人体低温保存手术的操作流程、技术未来的发展,以及手术中存在的风险等。专家团队告诉他其中的风险:人体冷冻降温时,可能会有冰晶刺破细胞膜和血管,这样细胞将失去活性、没有办法实行血液循环,就将失去冷冻价值。
但桂军民依然有期待。“因为现在冷冻卵子、精子等都成功了。以此类推,我也相信人体冷冻后可以复活。”
当时,展文莲已经无法顺畅地表达意愿,但思维依然清醒。桂军民很含蓄地告诉妻子,说她这个病现在暂时治不好,现在有个技术,可以先好好睡上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有可能再醒来。妻子点了头。
2017年4月,桂军民先后签署了两份文件——与银丰研究院签订了生命延续计划知情同意书;与齐鲁医院签订了遗体捐赠同意书。
就这样,展文莲的遗体,被定向捐献给了有遗体捐献接受资格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她由此成为银丰研究院科研项目“生命延续计划”的志愿者。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是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合作单位。资料显示,该医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属(管)医院、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山东大学的附属医院,始建于1890年,现系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17年5月8日凌晨4点01分,49岁的展文莲在病床上呼吸和心跳停止,医生宣布她临床死亡。
银丰研究院与齐鲁医院的专家在为展文莲实施人体低温保存操作。图/受访者提供
银丰科学院提供的材料介绍说,按照人体低温保存技术的实施流程,在她生命终点即将来临之前,银丰研究院的临床响应团队已在医院周边待命了40多个小时。在主治医生按照法定程序宣布临床死亡之后的两分钟内,几位临床响应专家迅速向她的体内注射了抗凝、抗氧化和中枢神经营养等药物,并通过循环系统快速输注冰盐水进行物理降温,同时实施气管插管,启动呼吸机和Lucas2等心肺支持设备,以保障身体供血供氧,维持机体生理功能。
13分钟后,展文莲的遗体被专用救护车快速运往银丰研究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准备开始至关重要的灌流置换手术。
灌流置换手术是人体冷冻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即通过动脉插管,外部用体外循环机支持血液流动,从而用冷冻保护剂将人体内的血液置换出来。这是一条类似流水线的精确工作流程。经过一系列程序操作后,展文莲身体内外温度都稳定在了零下190度以下。整个手术过程持续了55个小时。
5月10日晚,桂军民和几位家人来到银丰研究院,来见展文莲最后一面,整个见面过程仅有10秒左右。
他们隔着透明玻璃,看到因为灌流的原因,她看起来比之前显得瘦弱了。他们原以为冷冻后人会变得有些干瘪,但看到眼前的展文莲还是“几乎和生前一样,就跟活着一样”,桂军民甚至“想过去用手去摸一摸”。
随后,十多名研究人员对展文莲的遗体深深鞠躬后,她的身体被一层睡袋包裹好,存放在金属舱中。然后,再通过吊装设备将金属舱装入罐中,并盖好。至此,她的身体被转移至零下196℃的液氮罐中,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银丰研究院相关科研人员每天都来监测罐内的液位、内外温度以及罐体不同点的温度,每隔10~15天,他们会向罐内补充液氮。
在展文莲百日祭时,桂军民来到她的衣冠冢前,打开她生前使用的手机,播放了一曲《我只在乎你》:“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所以我求求你别让我离开你。”
这首歌是展文莲百听不厌的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