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半辈子钻研盐岩地下油气储备,旁人看来枯燥无味,杨春和却乐在其中。

17年,他排除万难、埋头钻研“盐岩地下储气库”课题,成为层状盐岩储气库开拓者,也让我国盐岩地下储气库从无到有,遍地开花。

建成我国首座地下盐穴储气库

1999年,获得美国内华达大学地质工程博士学位后,杨春和回到祖国,投身盐岩地下油气储备工程研究领域。

“向地下要空间,储存天然气。”留美归来的杨春和第一次提出这个想法时,业界一片哗然,反对声不绝于耳。

“我国油气进口依赖度高,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或发生国际争端,会造成进口中断,能源储备至关重要。”杨春和想法坚定。

盐岩地下油气储备,是指建设“地下仓库”,在盐岩中钻出一口巨大的“天然溶洞”,或者利用盐矿开采后留下的空井,将油气储存其中。

“美国上世纪70年代,地下盐矿天然气储备已占到全部储备量的30%。但美国的经验无法直接复制。”杨春和说,我国盐层属于层状结构,盐层厚度小,不溶夹层多,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在国外遇到这种地质条件,都直接放弃建库。“国内专家反对声很大,担心泄漏、坍塌,甚至爆炸。”面对巨大阻力,杨春和迎难而上。他带领科研团队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用科学数据回答了外界对安全性、可靠性和适用性的质疑。

2003年,西气东输工程需要建设配套储气库。在得到中石油、中石化认可后,杨春和提出将第一座盐穴储气库选址在江苏金坛,利用金坛盐矿开采后留下的溶腔建库,节约建设成本达1.25亿元。

2007年,江苏金坛储气库正式投产注气,成为我国乃至亚洲首座地下盐穴储气库。

国外没做成的事,我们做成了。

金坛储气库,埋深在地下1100多米,每个溶腔可储存上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运行10年来,根据方圆1公里设置的天然气监测点数据显示:未收到报警,没有泄漏情况发生。

金坛储气库的成功,让杨春和备受鼓舞。在他和科研团队的努力下,目前7座盐穴储气库初步选址工作已经完成。

盐穴储库在杨春和手中生根发芽,开遍中国。

在杨春和的实验室里,有从全国各地采集回来的盐岩样本和从世界各国购回的实验器材,对这些他视若珍宝。

“地质研究个性大于共性,每个库址都有特殊性,需要因地制宜做试验,论证可行性。”2016年,十几个项目同时进行,江苏淮安、湖北应城和潜江、河南平顶山……几乎所有盐岩地下储气库都留下了杨春和的足迹。

“国外没做成的事,我们做成了。而且目前我们的技术已超过国外。”这是做了17年研究,最令杨春和骄傲的事。

像老一辈科学家那样去“奋斗”

“像做人一样去做研究,像喜欢一个人一样执着于研究。”杨春和这样概括成功的奥秘。

作为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培养的老一批研究生,杨春和身上透着老一辈科学家那种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劲儿”。

2014年,事业如日中天的杨春和不幸身患癌症,但手术后不久,他就再次回到科研一线,即便在春节期间,还在做着科研项目实验,编写报告。

2015年,中石化金坛储气库发现微渗层,出现气体漏失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导致中石化金坛储气库的“流产”,上百亿投资付诸东流。

杨春和得知后,不顾疾病缠身,临危受命。他提出利用盐岩重结晶对储气库进行封堵,并迅速开展金坛储气库关键微渗层的重结晶课题研究,微渗层封堵难题被成功解决。

“要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坐得下来。对认定的问题要执着,不畏惧眼前的困难和挫折。”这是杨春和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也是对他17年科研实践的最好的诠释。(素材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