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提要:瘦劲迟涩,刚柔相济;奔放纵逸,腾跃跌宕;鲜妍滋润,血肉分明;疏密交错,浑然天成。手卷超长特精,先后 6次著录,是林散之草书作品中极精之代表作。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林散之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无论碑帖,无论何派,各取其长,隶真行草,功力深厚。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大师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 论怀素草书》、《自作诗 论书一首》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手卷《李白草书歌行》 32×225㎝
林散之草书手卷《李白草书歌行》,纵 32公分,横 225公分,落款散之。印有“林散之印”(朱文)、“长寿”(朱文)。水墨纸本,半透明状的皮纸,长锋羊毫笔,宿墨。品相中等。正文具体内容是: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栈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诗仙李白诗中赞美的怀素,姓钱,字藏真,长沙人。737年生,幼年出家,修禅之暇,学习写字。怀素买不起纸,便效法古人,种了一万多棵芭蕉,以叶代纸。他又做了一个木盘、一方板,用来练字。写了擦,擦了再写,以至把盘板写穿,终于成为草圣。怀素的草书秀颖超群,跌宕起伏,精妙绝伦,独树一帜,仅宋朝御府所收藏的怀素草书就多达 101件,可是流传至今却只有几件,如《自叙帖》、《藏真帖》、《千字文帖》。古往今来赞颂怀素草书的诗歌数不胜数,只有李白的这首《草书歌行》影响最大。林散之先生对李白、怀素十分崇拜,1973年1月创作草书长卷《李白草书歌行》,作品先后著录在《林散之书法选集》、《林散之与〈自叙帖〉》、《中国书法》杂志2002年第6期、《中国书法家全集林散之》、《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和《华人时刊》杂志2013年第12期。欣赏如此佳作,主要应把握三个方面。
瘦劲迟涩的线条
林散之草书艺术形式美,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线条美。手卷《李白草书歌行》中的线条,笔势雄强,瘦劲纤细,刚柔相济,点线迟涩,既有碑学提倡的厚实、凝重,又有帖学推崇的流畅、秀润,是碑帖结合的绝色尤物。如“满”、“尽”等字的笔画,看似柔软,其实柔中有刚。“号”、“来”中的最后一竖,形同玉柱,极具力量。“飞”、“高”、“风”、“停”中的线条既圆又细,又有张力,更有飞动之感。手卷中有“锥画沙”的线条,还有“折钗股”的线条,特别是“屋漏痕”的线条,圆润、浑厚、凝重、宽大、沉着,恰如华山绝壁上倒挂的万丈枯藤,遒练劲健,沉郁顿挫,倔强拗折,勃勃生机;又像庐山悬崖间涌出的一线飞瀑,喷泻而下,若断若连,随风飘曳,朦朦胧胧。这与所书的皮纸有很大的关系,据安徽冯仲华先生介绍,此纸是安庆的土报纸,呈半透明状,可用来包樟脑丸。这种纸一般书法家无法写字,但林老艺高胆大,不仅能写,而且能写出逸品之作。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手卷《李白草书歌行》(局部)
鲜妍滋润的墨色
林散之先生把绘画中的墨法引入书法,极大地丰富了书法创作的手法和内容,开辟了前无古人的新天地。以前,草书墨色相对单一,大多追求墨色光亮,以黑为尚,一黑到底。董其昌用淡墨书写,也是单纯一色。林散之运用破墨法,先将笔蘸满浓墨,再用笔尖在水盂中蘸些清水,然后书写,使线条中的墨色出现气象万千的变化,一笔之中,浓淡鲜明,通篇之内,五色纷呈,与李白诗中的节奏、情景相互映衬。手卷第 12行中的“醉”,水墨交融,血肉分明。“向壁”、“时”也是这种效果,尤其是“时”的偏旁,鲜妍滋润,一派氤氲。草书手卷中的渴笔用得较多。“称”、“花”、“如”,这些字都是渴笔所为,特别是“步”、“山”、“何”、“舞”的最后一笔,渴笔的运用十分大胆、泼辣,有些地方甚至用了侧锋,出现了如山水画中皴擦肌理一样的效果,尤其是“何”,皴擦之间很少有墨,看似枯,实则润。枯润交叉,断连相应。林散之的女婿、林散之研究专家李秋水先生说:“好得不得了。”
疏密交错的章法
积画成字,积字成行,积行成幅。章法是草书技法的三大要素之一,主要研究作品分行布白和谋篇布局的规律。古人曾有“十年学写字,十年学章法”的说法,可见章法对于草书作品之重要。这幅超长的草书手卷正文一共 184个字,纵而有行,横而无列,牵丝相连,血脉不断,大小参差,浑为一体,其章法是疏密交错。草书手卷的前一部分,从第 1行到第 9行相对来说比较密。中间一部分,从第 10行到第 21行比较疏。后一部分,从第 22行到 第25行是特别密。第 26行到最后是有密有疏,最后一部分的尾部三行是特别疏。单个字的章法也是如此,例如“州”、“师”、“何”、“神”是大疏,尤其是“神”,一个字占了半行还多,真是“疏可走马”。“数千”、“飞雪”、“茫茫”是大密,尤其是“数千”,小得微妙,真是“密不透风”。“向壁”、“停”字大,“不”、“手”字小,“向壁不停手”疏密交错,不可分割。
——原载《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一书
相关链接: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 王罡
王 罡,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江苏扬州人,1957年出生,大学本科,哲学学士,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东海民兵杂志社总编辑,大校军衔。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并授予称号,“世界华人杰出收藏家”,授予国防服役金质纪念章,受到两代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胡锦涛的接见并合影,著名雕塑家尹悟铭为王罡雕塑半身铜像。
王罡先后发表各类研究林散之的文章100多篇,编著《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食砚斋珍藏林散之书画精品集》,专著《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面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华人时刊》杂志连载《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一书,历时4年。《中国网》、《中国书法网》、《雅昌艺术网》、《凤凰网》等多家官网开辟专栏转载、选登《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2014年11月,王罡出席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2015年4月,王罡参加拍摄中央电视台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林散之》。2016年12月,王罡参加签署中国收藏《上海宣言》。
王罡研究林散之草书的主要观点
●中国二十世纪草书第一人。
●世界著名书法家林散之。
●林散之的草书被称为“林体”。“林体”的特点是瘦劲飘逸。“林体”基本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
●林散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以刚为主,以柔为辅。坚挺瘦劲,开合有致。七十年代的作品是刚柔相济,动静相宜。以倚为正,字字相连。八十年代的作品,以柔为主,以刚为辅。亦行亦草,墨色淋漓。
●林散之草书创作的高峰期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七十年代的草书代表作代表整个林散之草书的最高水平。八十年代末的草书代表作代表林散之八十年代的最高水平。
●高度决定视野。有的人站在江苏这个小山上,评价林散之的草书;有的人站在中国这个大山上,评价林散之的草书;我们要站在世界艺术的最高峰,评价林散之的草书。林散之的草书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人类的。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中日友谊诗》、《许瑶诗 论怀素草书》、《自作诗 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与同时代的毕加索代表作《拿烟斗的男孩》、《斗牛士》、《科学与慈善》、《人生》一样,只不过是风格不一,都是世界人类顶级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林散之的草书和非草书的价格一定会拉开。
●林散之的一般作品是正常升值,大部分精品是涨幅较大,少数极品是垄断价格。
●林散之的草书值得永久收藏。早收早受益,迟收迟受益,不收不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