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隔离”两小时事小,如果心中也有那么一堵“隔离墙”,那后果就不是网上一顿奚落嘲讽那么简单了。

民航资源网发表的一篇来自南航的报道,昨天一不当心得到了广泛传播。这篇报道说的是南航在今年7月下旬接到来自西安市政府的一个电话,要求南航在一架从成都飞往西安的航班上,为西安市的一个“政务团”提供特殊的服务。南航方面在接获电话后,即紧急出动,南航西安分公司总经理放弃休息专程奔赴机场组织协调,其他各个岗位上的服务人员更是不敢懈怠,终于圆满地完成了这一“为政府执行要务护航”的光荣任务。

但让南航方面尴尬的是,这篇报道得到传播、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后,非但未获得赞扬声,反而出现了一片嘘声,舆论普遍认为西安政府方面是在搞特殊化,而南航方面对公权力“有求必应”,则造成了对其他乘客的不公平。面对社会舆论的激烈批评,南航方面紧急撤稿,并表示发错了稿。但这显然无法平息舆论。

仔细回顾这起事件的前后经过,南航这次备受嘲讽和抨击的服务,其实也有正常合理的部分。这些年,应对高铁崛起带来挑战,各大航空公司对客户的服务都在升级。西安市政府方面向南航提出,希望将60多人的座位集中在前11排,这个要求严格来说也不算过分——普通乘客在领取登机牌时也可提出这种要求,只要座位尚未分配给其他乘客,民航方面一般都会满足。而据了解,此次西安方面这么多人到成都,是与成都方面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回西安后当天紧接着又要召开会议布置落实。如果他们是为了抓紧空中旅行的时间,安排相关人员坐在一起协调相关事宜,是可以理解的。

但南航不慎透露出的一个关键信息是,西安市政府方面向民航提出了与其他乘客“隔离”的要求。我们不知道在一个民航机舱里,能够用什么方法来实现物理隔离,但它显示出的一种“拒群众于千里之外”的态度,却是真正让人难以接受的。从多方查证的信息看,我们并不知道“政务团”究竟执行了怎样的“特殊要务”,需要“保证同普通旅客进行一定隔离”。这种同“普通旅客”之间人为强调的隔离,更多暴露出的是官员对群众的某种戒心。这种官民关系,显然并不正常。

更让人忧虑的是,对于这样一种并不正常的官民关系,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已习以为常。南航方面把一件为政府官员提供特殊服务的事件当作正面事件对外发布,民航业的专业网站也把这当作正面事件加以报道,在受到舆论批评后虽然撤了稿,但南航方面只是在强调今后发稿必须分清内外,表明其并未对此有足够的反省。新闻稿中特别强调的几个细节,譬如这场“特殊的团队保障工作跨越两个周末”、分公司总经理“放弃休息日,专程赶赴机场”、飞机“在保障服务人员的目送下准时起飞”,更折射出一种对待特权习以为常的观念——没错,这些服务保障工作非常细致、到位,但人们已经忘记反思:这样的“特别到位”,是否完全合理?

这起因一篇表扬稿而引起的风波,犹如太阳下的一滴水,映射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病灶——官民之间存在着看不见却又摸得着的隔阂,社会相关方面似乎也对此习以为常。其实说起来,这件事也不算特别大的事,如果不是因为“误发”,可能根本不会产生多少影响。但陋习就像一种慢性病,恰恰是这类微不足道的小事上,一旦习以为常,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滋生了党风、政风的大问题。这无疑是值得警醒和深思的。

还需多嘴一句的是,舆论时下的抨击,也不是要把“特别服务”一棍子打死。高级官员乘坐飞机的规格、礼遇、保障条件,其实都有明文规定。规定范围内的礼遇保障,自属正常之列。对不在规定之列的这类情况,也未必完全堵死“特别服务”的空间,但有好几个前提:第一,“特别服务”应当规范化,有明确的规范规则;第二,规范规则的制订应确保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经过充分的讨论和论证,合乎民意;第三,一旦有了规则,就不能有随意超乎规则的“弹性空间”,更不能有任何“暗箱操作”。

而无论是否身居要职,公职人员都需要从这件小事上反求诸己,看看还有没有超越客观需要和合理范畴的特权思想,还有没有与群众“隔离”的习惯性念头。飞机上“隔离”两小时事小,如果心中也有那么一堵“隔离墙”,那后果就不是网上一顿奚落嘲讽那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