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是我国第九个“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着百姓的身体健康,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正在铺设。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对一个人来说,健康关系一个家庭的命运;对13亿多人而言,健康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但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全民健康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对百姓的健康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并做出精密部署。
——全民健康要从娃娃抓起。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二次会议将儿童健康提到了“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时刻心系“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希望孩子们要文明精神、野蛮体魄,把身体锻炼好,把知识学好。”
——青年时代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健康的体魄是未来努力奋斗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自己的经历,对他们提出建议:“年轻人不要总熬夜。”
——对于“能顶半边天”的妇女,习近平在全球妇女峰会上庄严宣告:“我们要保障妇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要关注农村妇女、残疾妇女、流动妇女、中老年妇女、少数族裔妇女的健康需求。”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中国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承办权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申办冬奥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快速进步,推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有小康还要有健康。
——没病不等于就是健康。现代健康是一种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大健康”的理念,形成多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格局,实现“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一次次关切的问候,一句句朴实的叮嘱,让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思想清晰可见。
打出健康扶贫“组合拳”,力阻“病根”变“穷根”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了“绊脚石”、“拦路虎”。在一些贫困地区甚至出现过这种现象:一个贫困家庭只要有一个人病了,不仅自己丧失劳动能力,一家人的财物都要为他治病,即便已经脱贫,也会因病返贫。
2016年数据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所有贫困户里的占比达44.1%。如果把这部分人的脱贫工作做好了,无疑意味着脱贫攻坚打赢漂亮一仗。“健康扶贫属于是精准扶贫的一个方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在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明确要求。
预防病魔,方能驱逐“穷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十三五”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提出坚持“预防为主、防管并重、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工作策略,用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斗赢“病魔”,才能拔掉“穷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为全国553万户因病致贫返贫家庭、734万患病群众建立了健康扶贫工作台账和动态管理数据库;截至今年5月底,已经分类救治贫困患者260多万人。不久前启动的《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强调要开展大病集中救治、全面建立重病兜底保障机制,从根本上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和健康水平。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补上贫困地区医疗服务“短板”,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而言,意义可谓重大。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推进中国式医改,让“健康红利”多起来
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等多方面有更高的需求。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百姓的期盼揣在心里。他要求,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疗改革直面“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敢啃药价高、医患矛盾等“硬骨头”。从2015年《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到2016年《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再到2017年《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习近平为组长的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一系列改革意见、方案,使医疗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中最直观、最生动的窗口。
目前,基本医疗保障网已经覆盖95%的城乡居民,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至200个城市,居民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5%……医疗改革交出了一张张亮眼成绩单,走出了构建“健康中国”的关键一步。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正在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文/张雷李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