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呼和浩特8月7日电 (记者 邢利宇)在中国北部边疆,狭长形的内蒙古自治区像一只张开翅膀的草原雄鹰。70年前,经济上的一穷二白、对外贸易的原始低端等因素曾桎梏着这只雄鹰的腾飞。
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及近年“一带一路”建设逐步展开,自治区从创立之初地区生产总值仅5.37亿元人民币已增至2016年的18633亿元人民币;从“以货易货”方式的简单对外贸易到外贸进出口额创历史新高……内蒙古携“开放”“创新”双翼,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
开放:顺“一带一路”之势
“发挥通联俄蒙的区位优势,建设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是“一带一路”建设赋予内蒙古的使命,也为之带来新机遇。一个充满活力的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正在形成。
开放活跃了贸易。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内蒙古全区进出口总额累计仅2.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9亿美元。1952年之前,对外贸易主要以“以货易货”方式对苏联和蒙古国出口少量冻牛羊肉,换取一些医疗器械、药品、布匹、运输工具等商品。当时间行进到2014年,内蒙古一年进出口总额完成145.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达103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71%。
开放带动了投资。截至2016年底,全区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278家,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蒙古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0家。同期,全区境外投资备案企业553家。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16个国家投资备案企业404家。
开放促进了人员往来。2016年7月,首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举办,签署“三国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并成立了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开启了中国“一带一路”旅游国际合作在亚欧方向的第一个多边机制。
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
2012年以来,内蒙古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深入实施“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实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两个工程,在重点产业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创新成果,如:
全球首条工业规模高温气冷堆核电燃料元件成功应用于第四代核电站示范工程;世界首套全断面掘进系统工业性试验成功使中国煤炭采掘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主研发贝式体钢轨成为国内高铁建设道岔钢轨首选产品……
此外,还有一系列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稀土资源清洁高效提取关键技术,以及巴美肉羊新品种培育技术、玉米丰产增效技术等。
据统计,2016年,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2933.21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了1068.21亿元,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4.26%;自治区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1.8%。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自治区经济稳中有进发展。
发展:电商+大数据加持
在内蒙古中南部的和林格尔县,退伍军人闫靖引路的当地农村电商在2016年实现了1.3亿元人民币交易额。他经营当地农村特色产品,与百余户农户和15家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注册6个地域特色商标,还建立了农特产品连锁店。
这些都得益于2015年7月内蒙古启动了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目前,学习接触电商平台后回乡创业的“触电”青年越来越多。
与电子商务相比,“云计算”更是内蒙古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2016年10月,自治区获批复为国家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综合试验区。
自治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介绍,截至2016年底,内蒙古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服务器装机能力已达90万台,居全国首位。全区光缆总长度58万公里,并建成了中蒙俄国际光缆等多条国际、省际干线光缆,形成了通达的高速宽带网络。
在推进云计算应用创新方面,设立在不同地市的多个大数据园区,已成功吸引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百度、浪潮、京东、中兴等一批知名互联网和信息服务商入驻。
以打造“中国云谷”为目标的呼和浩特,近年相继引进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建设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已签约或入驻知名IT企业70多家,引入各类应用企业302家。预计三大数据中心全部建成后,服务器数量可达368万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