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47年5月1日,在迎接新中国诞生的曙光里,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成为新中国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光辉起点。今天(8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将在位于呼和浩特市呼和塔拉的主会场隆重开幕。
70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守望相助,各项事业显著发展,在祖国正北方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7月中旬起,已陆续推出《守望相助七十载,壮美亮丽内蒙古》十四集系列报道,从经济、生态、民生、法治、民族团结、对外开放等方面讲述内蒙古的发展巨变。
从地图上看,内蒙古如同一匹急驰的骏马,横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接邻八个省区。风从草原来,七十年前内蒙古一马当先,成为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起点。
大兴安岭脚下,有一个名叫“王爷庙”的地方。然而从1947年5月1日起,这里有了一个新名字乌兰浩特,意思是“红色的城”。5月1日晚上7点,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这里庄严宣告,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为大会做警卫工作的乌力吉图回忆,当时他甚至都忘了自己还在站岗,和代表们一起鼓掌呐喊,“选举产生以后,大家都起立、鼓掌,这边喊着共产党万岁,那边喊着各民族团结万岁。很激动,像过个节日似的,重要的节日似的。 ”
也就是从那一天起,“王爷”不见了,“人民”站起来了。七十年砥砺奋进,内蒙古的每一步发展,凝结着草原人民的心血,也镌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守望相助。
1959年9月26日,周恩来总理为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一时间,“全国为包钢,包钢为全国”,电影《草原晨曲》的主题歌传遍神州,八万多职工告别家乡,“把青春献给包钢”。
已近90岁的原包钢经理张国忠也是那批年轻人中的一个,离开了工作生活十年的鞍山来到包头,“他乡”从此便成了“故乡”。没有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工业的先例、只有“手无寸铁”的落后工业基础,但张国忠们头顶蓝天、脚踏沙原,硬是让草原钢城平地而起,“(当时)内蒙古草原手无寸铁,要有一个钢铁公司,这就说明我们是第一家企业,没有感到苦,心情还挺愉快。”
如今,草原的“工业长子”已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和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包钢轨梁厂总工程师梁正伟介绍,新时代的“骏马”——“中国高铁”,有四成的钢轨都出自包钢的车间,“我们的高铁,高纯净度、高平直度、高尺寸精度、高耐用性。助力我们钢轨从(每小时)60公里一直提到160公里,甚至200、350,乃至更高的420公里。”
2016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1.86万亿元,比1947年成立之初增长642倍。然而,高速发展的内蒙古经济,依靠的不是钢铁、就是煤炭,青青绿草地、却是“黑色”唱大戏。如今,靠煤起家的鄂尔多斯,找到了让煤变色的“秘方”。
告别了简单的“挖煤卖煤”,产业链条的延伸,让煤变出了新花样,鄂尔多斯各种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业领跑全国。鄂尔多斯发改委副主任陈勇说,这是“老树生新枝”,“资源产业延长产业链,发展精细化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我们产业转型。”
去年底,全区乳制品、羊肉、羊绒等农畜产品产量稳居全国首位;粮食产量达到556亿斤,生产的有机农作物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产业结构日益优化,“一煤独大”正在成为历史。
2016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正式获批为国家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综合实验区,全区产业转型插上了“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双翼。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负责人陈彤童介绍,如今,全区已具备90万台大型云计算中心服务器的装机能力,居全国首位,“阿里云、百度云盘在这里都有物理的承载体,云和大数据紧紧结合在一起,对地方的产业转型、产业拉动有非常大的牵引作用。”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没有人比内蒙古人民更有发言权。大草原是内蒙古的亮丽名片,然而内蒙古还盘踞着四大沙漠和四大沙地,是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黄沙和绿地之间的战争,过去常常以“沙进人退”收尾。
“以前我们这里开玩笑说,就是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好多牧区的房子,(沙子)刮一次风半墙高。”从小在这里长大的阿左旗林业局副局长杨晓军说,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环伺左右,恶劣的生态条件,让“沙”更猖狂,却也让“人”更坚定。当地人只有一个念头,种树,种树,还是种树!多年来,通过飞播造林等手段,梭梭树和沙拐枣成了荒漠戈壁的新主人,“绿带”终于锁住了“黄龙”,“以前飞播效果没这么好的时候,直接黄沙起来,从这儿到巴彦浩特,现在你站在这地方,只感觉风大,没有沙子起来。”
“治沙”还能“致富。”种梭梭树,防风固沙的生态意义显著,而在梭梭树下嫁接药用植物苁蓉,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越过越好的日子,让牧民马忠强真正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前放牧(年收入)5万以内,现在有了苁蓉的收入后,一年加起来20万没问题。”
保护,保护,还是保护!京津风沙源建设、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让内蒙古在祖国正北方筑起了一道道生态屏障。
发展是出发点,民生是落脚点。72岁的老林区人任振芝,如今已从简陋的小房子,搬入位于阿尔山市伊尔施镇鸿旭小区50平米宽敞亮堂的楼房中,老人感慨“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早先的老房子,38平的,木质的冬天太冷,因为墙薄。夏天还漏雨,(现在)这是拆迁给我的房子,没有花钱,以为几辈子也住不上楼,没想到实现了。”
据统计,全区每年拿出60%以上的财政收入投入民生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的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一条大河,套出沃野千里;一座钢城,筑起金色草原;
一道绿带,锁住漫漫黄沙;一朵祥云,升腾广阔未来。
马头琴声起,草原歌不停!
习近平总书记说,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
吃苦耐劳是草原奇迹的精神底色;一往无前是骏马腾飞的坚定信念。
七十载栉风沐雨,内蒙古从一穷二白走来;七十载砥砺向前,草原人正向无限风光而去。
在我国最大的边境陆路口岸满洲里,33条中欧班列线路繁忙非常。如今,身处大陆腹地的内蒙古,摇身变成了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向世界张开了草原的胸怀!(记者李行健黎政祥 郑颖 宝音 金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