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禁不绝的传销毒瘤

张超的尸体被发现后,天津市公安局西青分局于7月14日立案侦查。7月15日,公安机关以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将犯罪嫌疑人祖某某、刘某某、王某某依法刑事拘留。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张超当然不是第一个死于传销的年轻人。一位多年在天津的反传销人士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静海的传销组织以“蝶贝蕾”为主,属于北派传销,限制人身自由,比较粗暴,动手打人是常事,“死个人,不是新鲜事”。

据天津警方公布的最新消息,8月6日起至8月26日,天津公安机关在全市组织开展为期20天的以打击整治静海传销为重点的集中行动,并表示“做到打不净不罢手、打不绝不收兵”。行动两天以来,共出动警力3000余名,排查村街社区621个,发现传销窝点420处,清理传销人员85人。

这几天,静海区静海镇上三里村、下三里村、大口子门村等原本传销团伙扎堆的村子,均出现了少有的“安静”。很多房子空无一人,传销笔记及生活杂物等散落一地。附近村民告诉记者,“那些人这几天都被打跑了。”

静海农村,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一样,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家里只剩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曾把工厂设在静海区城乡结合部的李耀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很多农村房子闲置,而把房子租给传销的,租金能高出其他的1~2倍。”他认为,现在对房主的处罚力度加大了,又设奖举报,愿意包庇传销组织的人会越来越少。

据他多年观察,城区与农村交界区域,是传销组织最活跃的地区,“以前城区也有,这几年一直在打击传销,他们都跑到城市边儿上来了。”

他的工厂周围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传销人员,清一色的外地人,20岁出头、不会说静海话,每天就是游手好闲地走来走去,白天到农村地里去,晚上回村里睡觉,“年轻人一接触传销,就什么也不想干,天天就想着凭空发财”。

李耀见过无数次警方打击传销人员的场面,也见过一车车传销人员被遣返原籍,“但送的人还没回来,他们就都跑回来了”。

惩办传销组织难点何在

传销为何屡禁不绝?记者采访了多名反传销专家及法律界人士,他们的一个共识是,目前的刑法对传销行为定罪门槛较高,难以对绝大多数传销人员治罪,令众多传销人员有恃无恐。

记者了解到,要惩办一个传销组织有两大难点,即取证难和“涉案30人以上”的立案标准。传销成员往往极其善用“反侦查手段”逃脱惩处。组织中一些人已被洗脑,根本不愿意配合警方取证;而传销组织也将从前的集体培训,分散成十几个人的小团队。也就是说,只有涉及刑事责任的案件,公安部门才能介入。

与此同时,只有组织、领导传销,以拉人头和团队计酬形式进行传销活动的,才能判刑;而对一般参与的传销人员只能采取行政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形式。

也正因如此,执法部门虽一次次端掉传销窝点,但大多只能对传销人员进行教育遣散。很快,他们又会卷土重来。

一位反传销人士直言,各地公安、工商等部门,都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打击传销,“哪里力度大一点,传销就赶到别的地方,就是打不净”。

据媒体报道,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公安局高明分局副局长梁志毅建议,修改刑事立案追诉标准,在刑事法律层面上加大犯罪惩处力度。他认为传销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打击传销犯罪活动的法律层面力度不足。

他建议将“组织、领导的传销人员在三十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的这个立案追诉标准修改为“组织、领导的传销人员在二十人以上或者层级在三级以上的”,同时将现在“三十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的立案追刑标准认定为刑法中规定的“情节严重”情形,在刑事法律层面上加大犯罪惩处力度。

其次,对不构成组织、领导传销罪的组织领导者给予治安拘留。此外,梁志毅还建议对参加传销者实施心理干预。由于传销者大多已经被成功“洗脑”,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这些人重操旧业的几率很大。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