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办公室所在地已大门紧锁,人去楼空
遴选办公室发放的法国大学“确认函”
今年,遴选办公室到浙江台州某校宣讲的海报
随着2017年高考的结束,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中毕业生的选择。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在校园采访中发现,一家名为“法国大学中国学生遴选办公室”的机构近来在全国很多高中校园分外“活跃”,记者从很多直接或者间接的渠道获悉,该“遴选办公室” 深入到浙江、山东、四川等各省,以法国大学“校方代表”名义向高三年级开办各类招生宣讲,然而,错漏百出的法国大学录取确认函、高额的收费,让很多同学对这个机构的“前世今生”疑窦丛生。那么这个机构到底是不是自称的“校方代表”?招生过程中又隐藏着何种玄机?北青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疑问一
考生收到“录取确认函”
“巴黎”一词竟拼错
西南某城市一名高三毕业生小文(化名)今年高考后参加了一场学校组织的“法国大学中国学生遴选办公室”宣讲会,并报了该项目,不久就收到了该办公室发来的录取确认函。
小文吃惊地看到,这份确认函上居然把“巴黎”的paris错拼写成了pairs。半信半疑的小文随后又和多位曾经留学法国的人士就此进行了交流,结果发现,这份短短三四行的录取确认函中竟有多处语法、拼写错误,句法还有时态的错误。不仅如此,录取函中有国外大学标识,却没有该校的公章和签名。
“我一直想出国读书,高考分数高出了我们省的一本线,本来抱着很大希望报这个办公室的项目,但是如此一张错误百出的函件,让我完全不相信这个机构竟然会是法方的‘代表’,所以我果断撤回了这个项目。尽管北京的‘遴选办公室’工作人员多次来电催,我还是放弃了。”小文说。
疑问二
高额收费
超出市场价近一倍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与小文相类似的学生申请经历远非个例。从2014年起便有网帖询问该遴选办公室的身份问题,不过其中质疑声最大的,在于该办公室的项目收费。
一位正在波尔多大学留学的学生向北青报记者透露,2015年时走的是遴选办公室的项目。当时遴选办公室工作人员声称算上国内和在法语言学习和预科学费以及日常费用总共30万人民币,其中,国外预科支付的学费超出一般市场价近一倍。
据了解,这位学生在国内学法语和考TCF、面签递交材料就向这个遴选办公室交了8万人民币,在法国又交了将近6万的预科费用。
“我后来才了解到,在国内半年的语言学习3万块钱就能搞定,国外预科一般只要3500到4500欧,也就是两三万人民币。这个办公室高明的地方在于搞得很高大上,一开始有什么视频面试。当时太懵懂,哪懂政策,被坑了,后来才醒悟。其实只要有高考成绩,可以找别的中介申请好的大学。”
教育部回应
任何国外大学不能
单独设办公室招生
针对遴选办公室的身份合法性问题,北青报记者电话咨询了教育部国际司涉外监督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表示,国外的任何大学不能单独设立办公室在华招生,她建议记者向法国高等教育署求证招生政策的细节。面对记者提出的遴选办公室是否为校方代表的疑问,法国高等教育署的工作人员回应称,“未曾听说过这个办公室,该办公室也从未向高教署报备告知,应该是一家中介公司吧。你不是第一个来问的,之前就有好多家长向我们咨询过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