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井。

熊桂萍站在被村民们说是飞虎队营房的一排平房前面,青砖砌成,中国式瓦顶、沙灰条吊顶,平房外都有走廊,用砖柱支撑,台阶用青砖横立砌成。这排平房共有10间房,房间面积大的有200平方米左右,小的套间面积也在50多平方米。这样的营房,在乌龙浦这个生产棋盘的木制品公司里共有三排。“而且每一排都有一个大的有壁炉的房间,村民说老早前,壁炉上面还挂着圣母玛利亚像。”

即便放到今天,这样的房子也算是“豪宅”了。在维修这三排营房的时候,熊桂萍还发现,“为了让房屋更坚固,匠人在每一片瓦当下面都敷上了黄泥,让瓦片一片片粘牢在一起。”

后来,熊桂萍发现,在这块40亩的土地上,除了营房,还藏着不少宝藏。

“每排营房后面都栽着红桉树,3个人都合抱不过来,从外面的路上根本看不到这些房子,都被树木遮住了。还有3口井,9米多深,到现在我们都在使用,水质非常好,一天的出水量在1000多立方米。”熊桂萍一边介绍,一边顺着一条不算笔直、约2米宽的路朝外走,最终停在两根黄色的门柱旁边。

  飞虎队遗址群落博物馆。

“很多人都把这两根门柱忽视了,这也是去年云南省飞虎队研究会与云南省飞虎队博物馆的专家在考察时发现的。门头倒是早就没有了,但村里的老人回忆,机场边的司令部和基地这边门禁很严,老百姓往里面偷偷看一眼都不可以。”熊桂萍介绍。

顺着门柱前的小路一直往前走,是一条2米多宽的细石子路。“这是退机道,以前还没修环湖东路的时候,顺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就是呈贡机场了,直线距离也就1公里左右。”16年过去了,熊桂萍像个侦探一般,了解这些已经斑驳物件曾有的故事。

何以证明曾来过?找到回忆录中的防空洞

“早在10年前,我在寻找飞虎队公墓的时候,就意外发现了位于呈贡机场边上的飞虎队司令部。它就设在机场外约100米的一片平房内。那是一个七八亩大小的场院,四排平房呈三横一竖排列,每排有十余间房,全部为青砖所建,中国式瓦顶、吊顶,每排平房外都有走廊,用砖柱支撑,台阶用青砖横立砌成,每排相距约10米。形制与七星山这里总部基地的营房完全一致。那时候乌龙村一个80多岁、曾参与过修建呈贡机场的老人家就告诉我,这里是以前飞虎队的司令部。”孙官生介绍。

从军事观点看,这是理想的航空指挥中心。陈纳德经过了周密的考虑才将此处作为司令部,数年之间从来没有遭受到日机的轰炸。全部建筑与周围房屋融为一体,四周有一道3米多高的围墙,大门距机场不过百米之遥,后身紧靠山林。一旦遭轰炸,指挥部人员可在一两分钟内遁入山林。

  大门门柱。

村里老人的口述、营房里的壁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着这里的营房、水井、收发室就是当年飞虎队留下的。

2016年,孙官生再次研读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的回忆录时发现,陈纳德曾提到,“由于日军占领了缅甸,切断了滇缅公路,志愿队面临着弹药、油料、配件及其他物资供应的困难。幸好这时中国将1940年前抗日战争初期用现金买来贮存的物资提供出来。这批物资是汽油、炸弹和机枪子弹,就贮存在机场附近的防空洞里。”于是,孙官生请熊桂萍到附近查找是否有这样的防空洞和储油地道。

在跟村民打听之后,熊桂萍很快就在七星山隧道以东的位置找到了这个进深约2公里的防空洞。“我们进去的那个洞口不大,但里面别有洞天,有很多条岔路、出口、通风口,一路往里面探进去,每隔一段就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储油厅,通道很宽,大概有3米左右,2米多高,小型车辆可以通行。但因为荒置时间太久,很多出口都塌方了。”

而这个绵延约两公里长的防空洞壕、储油地道,就坐落于七星山的一个山包包上,翻过山,就是呈贡机场。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云南省飞虎队研究会与云南省飞虎队博物馆的专家再次对乌龙浦和呈贡机场的中美联合抗战史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考察。

飞虎队

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开战前夕成立、由高薪聘请的美国飞行人员组成的雇佣兵性质的空军部队,在中国、缅甸等地对抗日本。飞虎队在中国的不到一年时间,正是中国空军消耗殆尽、苏联援华基本取消的时候。面对几乎向日本侵略者洞开的天空,飞虎队虽无力为中国撑起可靠的防空伞,却以一己之力,在空中证明了反侵略力量的存在。

未来

欲擦亮飞虎文化名片 缺资金缺政策待破解

“资金、政策都是难题。但要保护这些历史建筑,保护曾经在这里生根发芽的飞虎文化是非常迫切的一件事情。”孙官生坦承。

孙官生10年前在呈贡机场边上发现的飞虎队总部司令部如今已没了踪影。“10年前我发现的时候,那里被当成了猪圈,一脚踩进去,猪粪都堆到小腿肚那么深,后来就是因为我们缺乏资金,没办法对那些老房子进行保护。等去年我们再去,那些房子已经不见了踪影。”

而位于七星山另一边的飞虎队曾经的营房,也亟待专业的修缮保护。

眼下,这个飞虎队总部基地遗迹群落除呈贡机场外,几乎都在云南秋实木制品责任有限公司所购置的土地上。但作为一家木制品生产企业,这家公司在保护历史建筑物等方面能力有限,“飞虎队营房以前都是给工人住的,后来为了保护,就把工人迁出去了,已经10多年没住人了,但每年也还是要维修。这种老房子,破损地方太多,木地板、天花板等部位朽坏情况很严重,需要很大的资金和专业技术投入,而防空洞壕和输油地道有多处塌方严重,如果想要保护起来,也同样需要专业人才、设备才能够进行。”企业负责人表示。

孙官生希望这片集中如此密集飞虎队遗址群落的土地能被开发成为一个集博物馆、民俗、餐饮等文化体验活动为一体的国际化文旅开发区,通过连片开发,擦亮昆明的飞虎文化名片。

花絮

战火中的罗曼蒂克

大厨爱上渔村少女

而就是在这样的战火纷飞中,也同样洋溢着罗曼蒂克因子。

一个来自广东为飞虎队做西餐的大厨,与乌龙村的一位少女相恋了。

时光荏苒,没人再能说清这段战火中的爱情故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来自乌龙村的少女最终跟着做西餐的丈夫一起回了广东,看见了真正的大海。70多年过去了,姑娘变成了老太太,但她还会写信回来,给乌龙村的侄子。

“这个故事也是我在村子里寻找当年在呈贡驻扎的飞虎队的足迹时,村里一位老人家告诉我的。”熊桂萍介绍。

记者李双双报道 杜文蕾摄影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