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津“瓷房子”拍卖背后的瓷片之争  

2017年7月10日,“瓷房子”现状。新京报记者 王婧祎 摄

  2017年7月10日,“瓷房子”现状。新京报记者 王婧祎摄

4层小洋房,外墙、房顶、窗棂、门楣,所有能看到的部分全被瓷片和瓷器覆盖。沿屋顶房脊有一条龙形雕塑,长逾百米蜿蜒而下,龙身亦全用瓷片裹成。

这座上百年的法式“瓷房子”,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64号(新72号),因其主人的独特装饰,变成了当地一景。

但是,自诞生之日起,瓷房子就被质疑“破坏历史旧貌”、“装饰俗气”等。最近,瓷房子因其主人身陷借贷官司,法院宣布将被拍卖。6月29日,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将于7月22日拍卖“瓷房子”,起拍价为1.4亿多元,几日后将拍卖时间推迟到8月8日。

拍卖底价是东丽区法院委托一家评估公司对瓷房子做出的评估价,并不包括瓷房子上面的瓷片价值。而由瓷房子的主人、天津市政协委员张连志委托的评估公司,给出的评估价高达近98亿元,其中瓷片的价值被评估为94亿多元。

按照此前双方签订的一份执行和解协议,张连志需要在拍卖前,将瓷房子上的所有瓷片清理干净,配合拍卖。截至记者发稿时,瓷房子的外观未有变化。

黄荣良故居,“瓷房子”被装修之前。

  黄荣良故居,“瓷房子”被装修之前。

装修十年备受争议

瓷房子位于天津著名的历史建筑集中区,毗邻张学良故居等知名历史建筑。其前身是建成于上世纪20年代的法式洋楼,曾是近代外交家黄荣良的故居。

张连志的助理黄小燕说,2000年,张连志斥资3000万元从天津市工商局下属的某三产公司买下黄氏故居,从此便开始对这座老旧建筑装修“变身”。

瓷房子的工作人员介绍,改建工作从2000年开始,持续到2010年。其中,瓷房子博物馆于2007年正式开馆迎客。

张连志说,他喜欢瓷器,收藏瓷器对他而言“是个爱好,也是个梦想”,由他亲自设计和装修而成的瓷房子是“一件作品”。

此前,他曾在天津经营一家餐厅,由位于天津五大道风情区的小洋楼“疙瘩楼”改建而成。餐厅里食客使用的餐具、桌椅等均是老物件儿。餐厅内外壁也贴满了碎瓷片。不仅如此,张连志还将自己的一辆路虎车身贴满了瓷片。

为了建设瓷房子,张连志自称耗费了不菲的心血。瓷房子号称用了“7亿多古瓷片、13000多只古瓷瓶和古瓷碗、500多个瓷猫枕、300多尊石狮子、1尊清代琉璃狮子、300多尊佛造像、12尊小瓷人、1尊石像、几百件明清时期家具”。

张连志说,瓷房子里充满了他的创意。房顶上镶满瓷片的龙爪,代表伏羲女娲;窗棂格子是织毛衣的“元宝针”图案,表达对母亲的思念;院子地面用碎瓷片拼出9个连在一起的铜钱,代表“财源滚滚”、“九九归一”等。提到瓷房子的设计,张连志反复感慨:“多美啊,很美!”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认可瓷房子的“美”。

一位去过瓷房子的网友说,抬头看见贴满密密麻麻瓷片的屋顶,“密集恐惧症都犯了”。在某摄影论坛上,有人发帖请教瓷房子的拍摄技巧,因花色太多、瓷面又反光,很难拍摄,有摄友回复,“别拍了,那房子太丑了”。

新京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参观瓷房子的游客,有人表示,“很独特,别的地方没有”、“就是来看个新鲜”,有人则直言不讳,“挺奇葩的”。

面对审美上的非议,张连志显得很淡定,他认为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一个作品出来,肯定有人不理解。”在他看来,瓷房子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瓷器文化。

瓷房子内外贴满的瓷片真假亦是争议焦点。

张连志对外宣称,所用的全都是真正的古瓷片,还有钧窑、定窑等名窑瓷片。他曾放言,如果谁能找到一片新的现代瓷片,“奖励10万元”。

对于张连志的说法,文物鉴定师、中国文物基金会专家委员边正明则毫不客气地指出,瓷房子的瓷片并不全是古代的。这些瓷片有一大部分属于清代晚期,历史价值不是很高,还有一部分是现代工艺品。

边正明告诉新京报记者,据他了解,瓷房子搜集瓷片的时候是大批量购入,有些瓷片是近代的,即使是古代的,也“绝大部分是普通的民窑瓷器”,“没有非常精美的,包括梅兰竹菊、花卉的、其他有典故的东西,几乎没有。”

对于瓷房子悬赏10万元“寻新瓷”的说法,边正明委婉地说,“我只能说,再过200年全是老的。”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