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已过杖朝之年的庄辉,银发满头,个子不高,背略驼,他在肝炎领域研究了几十年,说起中国肝炎防治的历程和未来,明亮的镜片后目光坚定。在我国肝炎防治三十多年发展过程中,庄辉认为最有意义的三方面工作是肝炎疫苗、规范治疗和患者的歧视问题,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在各种场合、会议上进行建议和呼吁。

致力于疫苗接种消除乙肝威胁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卫楼的二层,有庄辉的一间办公室,屋子里面堆满了各种书籍和杂志。没有外出的时候,他几乎天天都会来办公室工作。办公室对面是一间间实验室,紧挨着办公室的一间是会议室,推开会议室的房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长方形会议桌上占了“半壁江山”的绿植,绿色的枝叶上偶尔点缀着些许红果,看得出花草的主人是个有情趣的人。还有两个从澳大利亚Burnet研究所新寄来的相框也十分抢眼。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庄辉就已经与Burnet研究所开始合作,我们国家也正是从1980开始把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科研纳入国家的科研计划,庄辉也从参与者逐渐成为研究的主导者。

三十多年中,我国家自行研制成功了甲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戊型肝炎疫苗。随着疫苗的研制成功和广泛接种,从“十一五”、“十二五”开始,在加强病毒性肝炎预防接种的同时,开始研究乙型、丙型肝炎的规范化治疗,治愈率也得到明显提高,我国在病毒性肝炎防治领域取得巨大成绩。

庄辉院士曾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病毒性肝炎技术咨询小组成员,也是中国实现乙肝疫苗免费接种的重要推动者。对于我国乙肝疫苗接种政策的发展历史,他随口就能说出。1992年原卫生部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为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2005年,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费用也完全免费;2010年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在接种乙肝疫苗的同时,再免费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给15岁以下儿童进行乙肝疫苗补种。

庄辉最为自豪的是,由于坚持乙肝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2014年的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降为0.32%,5-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为0.96%,使乙肝病毒新感染者减少了3000万,使得8000万儿童免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致力于提高肝炎的规范化治疗

庄辉认为有意义的工作中排名第二的是组织制订中国乙肝和丙肝防治指南。“通过对这两部指南在全国解读和推广,大大地推动了我国乙肝和丙肝的规范化诊断、治疗和预防……这两个指南可比写多少篇SCI论文还有用。”

在庄辉的带领下,我国在2004年、2005年制定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抗病毒治疗作为乙肝和丙肝治疗的关键,使得乙肝和丙肝抗病毒治疗更加规范化,疗效就进一步提高。

目前中国2800万慢性乙肝病人中,大概只有200-300万人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为什么不接受治疗,主要原因是治疗费用太贵了。”庄辉说到。 “同时,目前丙肝可以治愈,对于新的药物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推动可及性。”

在庄辉的牵头下,多次向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有关部门提交建议。终于,在2016年通过政府与药企谈判,乙肝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酯由原来每月费用1470元降至490元,下降了67%。同时,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第一个口服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上市,新的药物通过3-6个月的治疗,95%的丙肝可以治愈。

致力于消除肝炎歧视

庄辉关注的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乙肝歧视。据说,在当年是否取消入学就业前乙肝强制体检的大讨论中,他用流行病学的逻辑去驳斥那些害怕取消体检会引发疾病流行的声音,他说:“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如果正常接触可以传染的话,小学中学大学的入学节点,都会是一个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峰,但在我们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并没有看到这种情况。”

尽管国家卫计委等三部门出台的文件起了很好的作用,推动了乙肝病人不受歧视的政策,但社会上对乙肝的歧视还没有完全消除。比如有一名乙型肝炎携带者的村医,在录制电视节目中,他不敢露面,录像的时候把脸盖住。这说明他怕露出真容,没有人敢去找他看病;他还担心儿子找不到对象等等。消除对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歧视,包括乙肝和丙肝、甲肝和戊肝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新发慢性乙肝和丙肝减少90%,乙肝和丙肝死亡率降至65%,慢性乙肝和丙肝治疗覆盖80%的患者,消除病毒性肝炎这一公共卫生问题。“优化肝炎免疫接种、规范治疗和患者的歧视问题”,庄辉说,做好这三方面工作,为了推动我国肝炎的防治,也是为了一个没有肝炎的未来。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规范检测治疗,遏制肝炎危害”。“现在我们国家肝炎患者检测、治疗的数量太少,乙肝有2800万患者,但是治疗的只有200多万,不到10%,丙肝治疗患者更是不到1%,只有对肝炎患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才能遏制肝炎的危害。”庄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