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设立200亩农机实验示范基地,当地旗政府设立专项补贴,使先进农业技术在实验田实现,让农民亲眼看到后再推广。中新社记者刘文华 摄

中新社内蒙古呼伦贝尔7月26日电 题:中国北疆的“绿色全覆盖”

中新社记者 李爱平

10公里是绿色,50公里是绿色,100公里是绿色,500公里仍是绿色……驱车行走在盛夏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满眼望到的只有一种颜色——绿色。

中新社记者近日到此探访看到,拥有这一“景致”的不仅是久负盛名的中国最美草原——呼伦贝尔草原,还有闻名中外的大兴安岭林区。

人到中年的蒋锡武是地道的呼伦贝尔人,他对记者表示,在草原与森林带来的绿意盎然下,呼伦贝尔已成为中外宾客每年夏天心向往之的地方。

呼伦贝尔市官方数据显示,该地区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其中有12万平方公里的森林、8万平方公里的纯天然草原,此外还有2万多平方公里的湿地及500多处湖泊和3000多条河流。

这处水草丰美的地方,一如中国古诗词所写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当地居民安晓东说,正是有这么多的美好资源,呼伦贝尔市近年来才先后斩获各类殊荣,比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等。

呼伦贝尔的“绿色全覆盖”让这里的旅游业真正意义上做到游客“不请自来”。

记者从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了解到,进入旅游旺季以来,从各大城市转机飞往呼伦贝尔的航班票价从不打折。机场一位工作人员说:“平常从呼和浩特到呼伦贝尔2000元(人民币,下同)的机票,最贵的时候甚至出现过6000元的时候,一票难求根本不是新闻。”

不仅如此,“绿资源”还为当地民众带来真真切切的“热效益”,其中最典型的是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伐木工人。

作为中国四大国有林之首,该林区从2015年4月1日起正式结束了长达63年的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历史。

“我们养的森林猪在山林里吃松子、喝泉水,住着统一规格的大猪舍,价钱卖得高。”当地人刘鑫说,过去的伐木工人目前已在林区从事木耳培植和野猪饲养,并打算重点发展榛子、蓝莓、药材、四季旅游等相关产业。

与呼伦贝尔的“绿色全覆盖”形成对应的,是内蒙古最大的湖泊呼伦湖出现了令人欣喜的“生态恢复”。

来自呼伦贝尔市政府的资料显示,位于呼伦贝尔地区的呼伦湖,由于近年来当地的生态恢复出现良性循环,加之官方投资20亿元启动呼伦湖综合治理工程,至2016年10月,该湖水位达到543.24米,水域面积和湿地面积双双扩大。

呼伦贝尔地区的“绿色全覆盖”仅仅是一个缩影,作为中国北方生态屏障,内蒙古的“绿”字成果已经令外来访客印象深刻。“最早时我还担心有风沙,但到了这里却给了我惊喜。”从台湾来的范志凌就表示,形容夏天的内蒙古,除了“绿色”,他还真想不出其它字眼。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获悉,近年来,当地官方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完善草原生态补奖补偿机制,内蒙古生态环境状况“整体恶化趋缓,治理区明显好转”,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