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张中华:

与其保持神秘不如开放考古

新京报:对如园遗址的考古发掘有什么意义?

张中华:首先是摸清了如园的布局、形制、建造工艺和建造次序,对两块嘉庆御笔的发现,验证了嘉庆重修如园的史实,对研究帝王书法也有重要作用。

  如园盛时平面图

这是我们在圆明园发掘的第一座仿江南园林的遗址,还原了圆明园中这类遗址的风貌,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圆明园当初的自然情趣与意境。

另外,发掘结果也丰富了圆明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文化内涵,对于下一步讲好圆明园的故事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新京报:为什么要在圆明园开展公众考古活动?

张中华:以前国内很多考古现场是封闭的,老百姓接触不到,所以感觉很神秘。我们发现,近些年来老百姓对考古越来越好奇,与其保持神秘不如开放,唤起大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心。

我们通过一铲子一铲子的考古发掘,了解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碎片一点点拼缀,复原成历史,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讲述圆明园的故事。公众考古活动也是为了让老百姓更近距离地接触圆明园,了解圆明园。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