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1日从重庆市民政局获悉,2017年1月至6月,重庆共支出临时救助金19721.22万元,惠及当地108702人。平均每户救助1814元,其中,享受大额救助的有5940户。

“上半年本着‘兜底线,救急难,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我们增强了救助可及性和时效性。”重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通过主动发现、简化审核等办法,该市较好地解决了当地困难群众遭遇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等基本生活困难问题。

据透露,截至目前,重庆各区县均已建立了“一门受理”的临时救助工作服务窗口。该市38个区县(自治县)和2个经开区共有“一站式”临时救助服务窗口5428个,窗口专(兼)职工作人员5518名。

在系统审批方面。该市依托重庆民政综合信息平台建立了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三位一体的临时救助申请审批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申请和受助人员家庭状况、困难情形和救助情况的信息化管理,做到申请要素全,救助情况清,数据统计准。

在推进分级施救方面。该市建立了以乡镇(街道)为基础、区县(自治县)为主体、社会参与为补充的临时救助分级审批机制。“小额的临时救助由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授权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直接审批和发放,定期向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备案。大额的临时救助则是由区县(自治县)民政局审核审批。乡镇(街道)和区县(自治县)救助后仍困难的,将积极提供社会转介服务。”该负责人透露。

记者了解到,在应急审批方面,重庆市民政局已完善了相关制度。对特别敏感非救不可的特殊困难家庭或人员实施紧急救助时,可视情况由当地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做急事特办,直接受理,及时审批,果断施救,事后再按要求完善相关手续,留档备案。

据了解,社会组织在临时救助方面的作用也得以显现。2011年重庆市率先在全国建立了重庆社会救助基金会,专门对困难群众实施急难救助。仅2017年上半年,重庆社会救助基金会支出救助金1071.80万元,对400人实施了救助。目前该市38个区县(自治县)中已有20个区县(自治县)建立了专项救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