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1

成都市经信委主任施跃华:

优化产业布局空间布局,五大分区差异化发展

“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大格局中,成都工业将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做强特色园区支撑。”施跃华表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格局,要进一步深化落实差异化发展策略。

其中,在“东进”区域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突出发展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航空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在“南拓”区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经济。突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分享经济等新经济。

“西控”区域的制造业将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型转型发展,突出发展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服务、工业设计等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可循环的产业体系,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

“北改”区域则将依托国际铁路港,发展适欧、适铁先进制造和物流商贸等外向型经济,突出发展高端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

“中优”区域将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逐步疏解一般性制造业,着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加快总部管理、工业设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软件服务等产业的发展。

解读2

成都市建委总工程师陈顺治:

12条轨交连接东进产业新城,高铁交通半小时覆盖周边城市

推进“东进”,目前成都初步拟定了12条轨道交通线路,连接东进产业新城。包括18号线、13号线、24号线、38号线、达成铁路、遂成铁路、成渝客专、成自铁路等。此外,“南拓”、“西控”、“北改”、“中优”都有相应的轨道交通予以支撑。

陈顺治介绍,将依托轨道交通的骨干成网引导“南拓”,以轨道枢纽支撑天府新区、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

“西控”将以市域郊区轨道快线保障,并以此强化西控区域与中心城区点到点的快速连接、提升交通区位,另外通过TOD模式(公交优先发展模式)建设和改造西部城镇,重塑城西经济地理。同时陈顺治还透露,为促进北改,将构建连接北部城镇和产业区的轨道快线,促进北区旧城更新、产业转型,强化北部区域门户枢纽功能。

最后,成都将以轨道交通加密成网来支撑“中优”。“构建‘轨道交通+公交+慢行’的绿色交通圈,并通过轨道交通枢纽周边资源的综合开发,加快优化和构建中心城区功能圈和商圈,进而促进中心城区功能的整体优化。”陈顺治说。另外记者了解到,城际轨道交通将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陈顺治表示,今后高铁交通圈半小时覆盖周边城市,串联起成都平原“1+7”城市群,实现1小时覆盖川南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主要城市。

解读3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瑛:

规划150公里锦江生态轴,打造4800公里自行车交通网

“着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近期,成都先后编制了《成都市域天府绿道总体概念规划》《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概念规划》《成都市中心城区小游园、微绿地实施规划》等生态专项规划,规划助推‘全域增绿’”。张瑛表示,成都规划了“一轴两山三环七道”市域天府绿道体系,将绿道系统与慢行系统有机衔接,串联沿线的城市森林公园、历史遗迹、农业产业园及特色镇,突出环境保护、地域特色、生活需求及旅游功能,充分体现“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原则。

“锦江生态轴”自都江堰起天府新区止,全长约150公里,贯通成都全域,环城生态区内也将形成约500公里环城天府绿道。

规划“两网多线”的慢行交通体系,将形成约4800公里以上的自行车交通网和4500公里以上的步行交通网,为市民营造一个安全、便捷、舒适、高品质的慢行交通环境。此外,到2020年,计划新建中小学、幼儿园320所,其他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30处,通过构建城市社区服务设施体系,为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提供坚实功能支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