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一瞧!这群“新凤凰男”“新孔雀女”

5000元,对于一个贫困大学生有多重要?西南民族大学毕业生李小康笑了:“当时家里条件困难,欠了一些债务,学费交不起,青基会帮我解决了很大的困难。”年前,他曾接受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青基会”)的资助。

家里再凑了一些钱,学费4400元、住宿费1000元,加上学校资助,学费和生活费有了着落。大一,李小康过得拮据了一些,不仅是钱紧,而且时间也紧。别人周末休息,他去肯德基打工,从普通店员每个小时收入9.8元,到升职成为办公室助理每小时收入13元。

李小康参加支教保研项目,来到四川阿坝教书,很快,一年时间将至,服务期将满,他又要回到校园读书。说起年轻人如何改变自己的境遇,“我的生活比上一代要过得好,应该不难。”李小康脸上始终带着笑容。

李小康坦言:“有时候会悲观,以前这种情绪多,现在少了。等硕士毕业了,希望自己能考上公务员。”有点小钱,让家人做点小生意,过上安逸的生活,是他的目标,很朴素。

从2012年起,茅台集团每年出资1亿元与中国青基会合作,开展“国酒茅台·国之栋梁”大型公益助学活动,连续5年累计捐资5亿多元,资助了全国10.2万名来自贫困家庭的优秀学子圆梦大学,覆盖了全国33个省市的1600多个县。

社会上有一种偏见,说靠自己奋斗的年轻人,是“凤凰男”“孔雀女”,身上带有自私、自负、自卑和敏感的标签。而今,受青基会资助的第一批贫困大学生已经走出校园,走上了工作岗位。那么,这群年轻人是典型的“凤凰男”“孔雀女”吗?

这群“新凤凰男”优秀且有责任

四川小伙儿熊春,曾接受过资助,如今已经成为创业青年,最大的特点是非常健谈。

2012年,熊春考上了电子科技大学。当时,父亲早逝,母亲务农,1.2万元的学费对于家庭来说是沉重负担。

头脑灵活的他,利用上大学前的暑假,找了几个学习不错的小伙伴办起了培训班,从小学生教到高中生。一个半月后,他就赚到4000多块钱。

“家里办了一次升学宴,差不多结余了8000元,加上所赚的钱,第一年的学费有了。”熊春说,青基会资助的5000元,他主要用来买了生活用品。

大学第一学期,熊春做过家教,发现来钱快,但与专业学习时间较冲突。第二学期,他开始带着团队做科研,照样赚钱。从只懂软件,到摸索做硬件,软件工程专业的他,曾经带着同学愣是给56个大棚做出一套物联网种植辅助系统,成功卖了出去。很快,他就不再欠学校学费,把学费全部补上。

熊春很有个性,毕业后本可以入职国内顶尖的互联网公司,他却偏不,说自己与一般的理科生不一样,提高综合素质是王道。熊春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早日实现形体自由、思想自由、财务自由、理想自由。

年轻人自不自信,就看与异性交往的态度。熊春大学毕业不到一年,就找到了女朋友。他开了公司,带着团队,一头扎下来给中小学生做创新教育,从硬件再到市场,他都能上手。

问及如何看待阻断代际贫困,熊春说:“实现代际跨越,高考是一个机会。学习不能认为一劳永逸,需要不断学习,比别人更强,才能实现跨越。”

通过调查这群受到资助的孩子而形成的《“国酒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项目影响力评估报告》显示,其中87.8%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评价较高,在同班学生中名列前茅。

阻断代际贫困,这群年轻人是否有信心?“他们自身对于家庭的责任,也是有着清晰的许诺,这在当下‘啃老族’等现象盛行的背景下,尤为显得可贵。”该报告用事实给出了答案。

如果把这群年轻人称为“新凤凰男”“新孔雀女”,他们身上的特质是优秀且有责任心,与外界所言“凤凰男”“孔雀女”有着不一样的群体性格。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