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民张女士发现儿子曾用自己的微信给他转账1000元,仔细询问儿子最终承认转账用于玩王者荣耀,查看儿子的游戏,发现账号已经是VIP8级,最终经过核对账目,她儿子一共转账9000多元钱。虽然腾讯在7月4日开始对未成年人登录游戏进行限制,但这些消费都是发生在这之前,张女士希望腾讯方面能够返还给她儿子在游戏方面的消费。王者荣耀因诸多小学生沉溺游戏,偷钱和脾气暴躁,腾讯在7月初出台防沉溺系统,但却被媒体纷纷报道,防不住。

如果在网上搜索孩子偷父母钱的新闻,能搜出一大堆,而偷钱的原因,往往是两大类,一类就是玩游戏充值,另一类是给平台主播打赏。火爆的王者荣耀自然不能幸免,孩子偷钱已经成了这款游戏的罪名之一。张女士想要把钱要回来,因为这笔钱是她儿子盗用的。

说实话,这件事如果划分责任的话,张女士的责任更大,因为孩子偷钱是她看管不严造成的。而那时候,腾讯公司还没有推出防沉溺系统,未成年人还是他们的客户,他们也没义务去调查未成年人玩游戏的钱从哪里来。不过对于企业来说,比明确的责任划分更重要的,还是口碑。在王者荣耀人人喊打的当下,拒绝退款只会让企业的口碑更差。这个道德压力很大。

而且前些日子深圳正好发生了一件类似的新闻,6月14日,一则“深圳11岁男孩趁父母不在家,偷取父母银行卡和手机玩王者荣耀花光家中三万元积蓄”的消息引发关注。当日晚间,腾讯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虽然并无直接证据证明该账号发生的登陆和消费是由未成年人操作,但出于关怀,除少部分打赏给别人的款项以外,已经将近三万元退还”。既然有了先例,我想这一回也会照此办理吧。

在上周的一篇评论里,我们谈到了王者荣耀让未成年人上瘾的问题,说到上瘾,王者荣耀并不特殊,有太多事物能够让人上瘾。而手机游戏上瘾之所以让人焦虑,可能是因为社会还没能来得及找到应对的办法。美国著名程序员保罗格雷厄姆就说过:我们尚未来得及发明抵御上瘾性新事物的社会抗体。“不妨看看那些上瘾性旧事物,像是香烟和酒精,经管漫长的时间,社会慢慢发展出了抵御它们的抗体,比如在危害健康上的宣传,比如对烟草公司昂贵的处罚,比如在广告方面的限制,比如对使用场合的限制,当然还有对未成年人的额外保护。当然我们也可以抱怨防不住,但也并不能因此而无所作为。

这就必然牵扯到责任问题,成瘾类产品的边界是什么?谁应该负担起避免用户过度上瘾的责任?保罗·格雷厄姆认为责任更多是在消费者身上:“除非我们想成为新上瘾性产品牢笼里的金丝雀,以自身惨痛经历为未来的人提供经验教训,否则我们必须搞清楚自己要避免什么,以及如何避免。”沿着格雷厄姆的思路,那些未成年的消费者的责任,自然着落在他们的家长身上。防止未成年人成瘾,家长始终是第一责任人。

那么开发者的责任在哪里呢?最近看了一篇李翔商业内参的文章,谈到了成瘾类产品的企业伦理问题。文章提到一本书叫做《成瘾》,作者针对开发商,提出了一个“操控模式”。作者认为,成瘾类产品的开发商都应该问自己两个问题,自己会用自己的产品吗?产品能提高用户的生活质量吗?

如果开发者自己也会用,产品也能提高用户的生活质量,这样的产品当然没有任何道德压力,体育用品就属于这种产品。而如果一款产品开发者自己也不使用,产品也无法提升用户质量,这就是对用户的剥削利用,我想最极端的案例就是毒品。而大多数成瘾类产品应该介于这二者之间,也许没到负法律责任的地步,但道德压力是必然存在的。

我想这就是腾讯推出防沉溺系统的原因,不管是出于自身的责任感还是受舆论所迫,这都是成瘾类产品所要付出的道德成本,香烟如此,酒精如此,手机游戏同样如此。娱乐是人的天性,但娱乐至死却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需要找到娱乐的边界,这对未成年人尤其重要。

也许未来,人们会在制度上找到手机游戏合适的边界,就像几十年前人们给电影做了分级。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自律,用户的自律,以及开发者的自律。 家长们都应该扪心自问,我真的花了足够的时间与孩子相处吗?成瘾类产品的开发者们也应该扪心自问,我的产品我自己使用吗?这产品能够提升用户的生活质量吗?

本报评论员牛角

“沉迷王者荣耀,尖子生中考考砸了。”“为玩王者荣耀,杭州一小学生偷8千多买手机还报假案。”“玩不了王者荣耀,13岁男生从4楼跳下。”……

腾讯出品的一款游戏突然就从国民手游变身洪水猛兽。章颖(化名)记不清14岁的儿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这款游戏的,虽然她也看到过一些相关的负面报道,但她总觉得这种事离她乖巧懂事的儿子很远。

直到7月8号,她才知道儿子从她的卡里转走了9000多元钱用于游戏充值,结结实实地当了一回“熊孩子”。

第一次发现后她警告了孩子

章颖的儿子阳阳(化名)今年14岁,目前在长春市某中学读初一,在她看来,儿子特别懂事乖巧。

“平时给他的钱,也不乱花,有时跟我们要钱去买零食,剩下的钱一分不差还给我们。”章颖回忆说,“我和他父亲随手放在家里的钱,他也不会偷偷摸摸地去动。”

正是因为这种信任,在她得知孩子玩王者荣耀时,自己也并未过多担心,只是提醒儿子,不要太贪玩,不要影响学习,“劳逸结合对他而言也是一种放松。”

只是之前有一次他父亲看他手机上和同学聊天记录中有“200,300,充值”等内容,章颖担心对儿子管教严厉的父亲打他,赶紧把手机拿了过去。

“后来我问孩子,他说是用他的压岁钱在游戏上充值,我当时很严厉地警告他,到此为止,不许在游戏上再花钱了。”

前段时间,章颖曾发现儿子的手机会在凌晨两点左右响起闹铃,她怀疑儿子是半夜起来偷偷玩游戏。

“然后我把手机没收了,但因为孩子周末总要去上课,我们没时间照看,如果没有通讯工具,我们会很担心,又把手机还给了他。”章颖说。

一堆转账记录震惊了她

7月8日,章颖拿到了阳阳的期末考试成绩,全班30名左右,并不是特别理想。“当时我在上班,就用微信给他发了一个视频请求,孩子竟然把我拉黑了!”章颖非常惊讶。

章颖感觉不妙,她查看了微信支付记录,竟然有一笔1000元的支出,发到了阳阳的微信号上。

“他可能是怕我发现,删了转账记录,也把银行提醒的短信也删了。”章颖说,“我家做点生意,平时和客户总用微信转账,可能是孩子无意中看到了我的支付密码。”

感觉事态严重的章颖立刻赶回家中,一番严厉追问下,阳阳承认了曾经多次用妈妈的银行卡转账。最开始阳阳说充值了2000多元,但因为自己不懂游戏,章颖找来了自己的一名上大学的晚辈,他看到阳阳的王者荣耀帐号已经达到VIP8级。

“他懂游戏,这肯定不是充值2000元就能达到的级别。”章颖说,“最终他又承认了多次用我的微信转账,甚至还用我的微信转账到他奶奶的微信上,然后又从他奶奶的微信转账给他,总共充值金额为9000多元。”

根据交易记录,章颖发现除了一些零散的,阳阳转账主要发生在6月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3日、28日。“有一次是2000块,其余的是1000块钱。”

因为没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动向,章颖很自责。“我就是太相信他了,万万没想到他能做出这样的事,当时我听说之后,脑子都蒙了,差点没昏过去。”

对话孩子

“感觉我比别人厉害,有高人一等的感觉”

新文化记者登录王者荣耀后,发现该游戏虽然在不充值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游戏,但如果充值,则可以快速拥有大量的角色,使玩法更加多样,也可以购买大量角色“皮肤”,让自己的人物更加“酷炫”。

根据充值金额的增加,VIP等级最高为8级,充值满5000元可达到该级别。

随后,新文化记者与阳阳进行了交流。对于充值的动机,他说“主要是虚荣,感觉我比别人厉害,有高人一等的感觉。”“甚至感觉不充值就玩不下去了。”

新文化:第一次玩王者荣耀是什么时候?

阳阳:小学六年级下学期,也是看同学玩我才玩的。

新文化:你很多同学都玩这款游戏吗?

阳阳:嗯,我们班大概超过三分之一人玩,应该在一半左右,并且课余时间很多时候都会谈游戏的话题,如果不玩,和他们就没有共同语言了,就进不了他们那个圈子。

新文化:你充值都用来干什么了?

阳阳:都买人物和皮肤了,一共买了63个人物,还有100款皮肤,“武则天”我都抽到了,大概花了1400多块钱。(注:昨日记者统计,该游戏一共有67个人物,可用游戏产出金币或充值点券购买,“武则天”则为该游戏最难获得的角色,必须通过点券夺宝才能获得,每次抽奖为60点券,需要充值6元,理论上是需要夺宝200次才能获得,则需要1200元钱。)

新文化:在你看来,游戏能带给你什么?

阳阳:就是高兴,比如说和同学打团战,赢了的话,会很开心。但我打的不太好,只是黄金四级。(该游戏衡量玩家等级的概念,属于中等偏下)

新文化:第一次用你妈妈的微信号转账,你不害怕吗?

阳阳:特别怕,紧张的要命,怕被发现,我爸会狠狠地打我的。

新文化:后来不怕了吗?

阳阳:后来感觉他们不会发现,逐渐就不怕了,侥幸心理吧。

新文化:玩游戏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阳阳:肯定有,如果我不玩游戏,我估计我的成绩可能是在20名以前,能提高十名以上。

各方声音

家长:钱腾讯应退还

虽然章颖更改了微信的支付密码,但她仍心有余悸。“有时我们业务往来一次转账几十万元,万一孩子手一哆嗦,或者控制不住自己,那我们的损失可能会非常巨大。”

让章颖更担心的是,她发现儿子的行为还算比较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章颖事后查询了相关资料,她发现腾讯公司目前一直在限制未成年人沉溺网络游戏,并且对其消费行为进行限制。“我儿子就是未成年人,他为何能顺利地玩游戏,并且消费这么多钱,我认为腾讯方面是有一定责任的,虽然我们也有在监管上也有疏忽,但我仍觉得腾讯应该把这笔钱退还给我们。”章颖说。

老师:需全社会努力

“老师在微信群里特意提醒我们家长,回家后要多加注意孩子的行为,不要让孩子沉溺在游戏中。”章颖说,“我听说,我儿子他们年级排在前十名的学生,也有玩这个游戏的,我真怕更多的孩子玩物丧志啊。”

新文化记者联系到了长春市某重点初中的张老师,他表示,在他的学生中,玩各种各样游戏的学生不在少数,但老师每天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

“我们不可能全天24小时看着孩子,因此,防止孩子沉溺游戏,是包括游戏公司、家长乃至全社会应该共同的工作。”

“学生属于一个聚集度较高的群体,一个孩子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一个班的孩子,一个班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学校学生的行为。”张老师说,“所以说,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是全社会应该重视起来的一件大事。”

腾讯:需要进行核实

章颖表示,发现儿子异常消费的情况后,她联系了腾讯公司的客服人员,对方曾给她回电,询问账号的消费情况,章颖表示,都是儿子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消费的,希望对方能够退换这笔费用,但尚未得到腾讯方面的最终答复。

昨日下午,新文化记者将此情况反映给腾讯公司的客服人员,在表明身份后,对方建议记者联系具体业务部门,记者两次发送电子邮件,但截至发稿时止,仍未得到回复。

随后记者以亲属的身份对章颖能否要回这笔钱资讯了客服人员,客服人员称,需要查看具体的交易记录,这个要进行核实后才能给予具体回复,会有专门的部门对此类问题进行处理。

律师:家长可主张撤销

湖南媒体曾针对类似事件咨询律师,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韩颖律师介绍,10岁以上、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则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超出能力范围内的交易额,家长也可以主张撤销。

新文化记者邢阳

数说

《王者荣耀》目前已成为全球下载量最大的游戏,一季度收入60亿元,为全球营收最高的游戏。游戏注册用户破2亿,一个皮肤一天就卖了1.5个亿。日活跃用户5000万,每天开局8000万场,被称为“国民游戏”。

乱象

7月5日,杭州一位13岁的女孩子,为了去见和自己一起打《王者荣耀》的女网友,竟然从妈妈的银行卡里划走了5万块钱,然后买了两张火车票离家出走。

6月22日,杭州一名13岁的学生因玩王者荣耀被父亲教训后从四楼跳下。

4月底,有媒体报道称,广州一17岁少年狂打手游王者荣耀40小时,诱发脑梗,险些丧命。

今年年初,长沙的宋女士11岁的女儿拿着她手机玩王者荣耀,通过微信支付,花了8000块买装备和游戏“皮肤”,把自己的手术钱都花了出去。

……

支招

如何防沉迷?

腾讯公司方面也一直在对限制未成年人沉溺网络游戏做着努力和尝试,如在7月4日以王者荣耀为试点,推出的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主要手段有:未成年人限制每天登陆时长;绑定硬件设备实现一键禁玩(协助监护人管理孩子的游戏行为,并掌握孩子游戏登陆和充值状态);强化实名认证体系。

不过小编觉得有几招更加实用的——

游戏企业应要求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同时采取“人脸识别”等技术,要求用户上传真实照片进行比对,进一步核实身份。在进行银行卡绑定消费时,应对实名注册信息和银行卡办卡信息进行核对,两相一致才可进行虚拟货币交易。此外,游戏公司不得为用游客模式登录的用户提供充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