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寻找目标”
幽默、安静、看似好人是克里斯滕森的学生对他的评价。“令人毛骨悚然”则是他的邻居的说法。他喜欢格斗游戏、喜欢重金属死亡音乐,迷恋着日本文化。
12日,在章莹颖失踪仅三天后,警察就已怀疑到他,原因是那辆在美国极为少见的车。但他在接受询问时表现得十分自然,不像是初犯:“一整天都在公寓内睡觉或者打游戏。”
“案件远未结束”
虽然嫌犯已抓到,但章莹颖的辩护律师王志东告诉《侨报》记者,“案件远未结束,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章莹颖的死和嫌疑犯有什么关系。”据他介绍,目前起诉嫌犯的罪名还只能是绑架罪。但不排除随着刑事侦查深入,更多证据的出现,案件的性质可能会变为谋杀。
“看不见的凶手”
“莹颖曾说告诉我她害怕,因为她住处附近出现了几个陌生的亚裔面孔,一直在周围徘徊,”事后接受采访时章莹颖的男友候霄霖这样回忆道。当时,面对女友的恐惧,他并未在意,只是安抚她不必担心。
这个细节在中美社交媒体上不断被放大,很多人认为,这种不知凶手动机、且受害者与凶手并不认识的案件的恐怖之处在于,这个凶手可能已经注意受害者很久了,但受害者却浑然不知。
此类针对留学生群体的恶性事件,在近年来十分常见。据中国外交部统计的数据显示,从2014到2015年,领事保护案件涉及到留学生的从932人上升到6185人。
2010年,刚到美国两个月的23岁女孩姚宇,在纽约皇后区法拉盛街头被墨西哥裔非法移民以铁棒击打头部并拖至小巷强暴。两年之后,南加州大学的瞿铭开车送女生吴颖回家时被双双枪杀。
2014年7月24日,震惊中美两国的纪欣然被杀事件发生了,这个年仅24岁的中国留学生走出公寓时还是充满阳光的样子,第二天凌晨归来时却已是浑身是血,奄奄一息。据杀害纪欣然的凶手介绍,他们早已盯上了纪欣然,是有预谋的杀人,原因在于“认为中国人都很有钱。”
以上这些案例中的凶手都并不认识被害者本人。有的是预谋杀人,有的只是与受害人擦肩而过,然后就动手结束了对方的生命。尽管美国一些学校在不断提升安保力度。但值得注意是,一些中国留学生的安全意识十分单薄。(王伶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