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了几年,重庆市民逛街将能享受大数据分析带来的精准服务和定制服务,小而精的业态逐渐增多,购物时的社交体验感也会越来越强。今(4)日,记者从重庆市政府网获悉,我市日前发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计划到2020年,全市商品零售额突破9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业态先进、模式创新、功能完善,与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相匹配的实体零售体系。

优化:购物中心、家电卖场更加注重社交体验

目前,我市购物中心、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发运营企业和大型零售企业大多聚集在都市功能核心区,《方案》指出,要优化区域布局,促进资本、品牌和技术优势向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以及周边地区转移、拓展。

在促进业态升级方面我市也将进行调整。比如引导市场饱和度较高的家居建材市场、大型百货商场等业态有序退出主城核心商圈,鼓励购物中心、家电卖场、传统书店等大型零售业态调整经营结构,由传统销售场所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文化消费中心转变。推动中小百货店向精品型、自主经营百货店转型发展。

在优化商品结构方面,我市鼓励企业采取差异化经营策略,支持中央商务区、主城核心商圈深化品牌消费集聚区建设,着力集聚国际和国内知名品牌。同时,鼓励大型零售企业设立进口商品直销中心、专区,满足高端消费需求。鼓励设立重庆特色产品专卖店、专区专柜,加强地方特色品牌培育、推广,满足消费者对地方特色品牌商品的消费需求。

创新: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精准和定制服务

在企业经营模式上,《方案》鼓励企业改变引厂进店、出租柜台等传统经营模式,加强商品设计创意和开发,深度参与商品设计、生产制造和流通环节,积极开发自有品牌产品、定制商品,发展买手制;通过收购、兼并、合作等方式发展生产制造基地,通过自采自营、深度联营、买断经营等模式,加快从零售商向零售制造商和经销商转型,增强对商品购销渠道和品牌价格的控制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做大了常常推行连锁经营化,以往,不少企业追求数量、粗放扩张,《方案》提出,连锁经营要追求质量、提升效益转变,提高连锁经营规模化和规范化水平。并且,鼓励各类投资者参与国有商贸企业改革;鼓励个体经营户和中小微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导优势零售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和资产重组,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零售集团,提高行业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实体零售离不开服务,《方案》提出,引导企业顺应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趋势,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顾客消费行为,开展精准服务和定制服务,灵活运用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社交媒体与顾客互动,建立及时、高效的消费需求反馈机制。支持企业开展服务设施人性化、智能化改造,引入移动支付方式,打造特色化、智能化的消费环境,做精做深体验消费,提升顾客满意度。

促进:实体零售企业加强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

推动实体零售发展,不光要发力线下,也要挖掘线上,《方案》提出,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实体零售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二维码等技术,将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零售企业,培育打造一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示范零售企业和示范零售网点,推动社区、农村实体零售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

以后,商圈不只是“买买买”,居家养老、医疗健康、创意产业皆能享受。《方案》提出,将培育发展一批管理科学高效、环境整洁优美、设施智能先进、功能便利完备、信息互联互通、产业融合发展的国际化商圈和智慧商圈。着力打造集休闲购物、居家养老、医疗健身、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新型社区便民商业中心。推动零售企业与创意产业、文化艺术产业、会展业、旅游业互动融合发展。

在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方面,我市将充分利用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契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引入资本、技术、管理,推动实体零售企业创新转型。支持有条件的内贸市场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优化食品、化妆品等商品进口卫生安全等审批程序,简化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审批手续,支持引进国外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