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山城重庆,也许一不留意,周边的房子就从你的视线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坡坡坎坎。坡坎上,或许会见到圆拱形的门,镶嵌在山体或岩壁中,这多半就是防空洞了。
重庆到底有多少防空洞?具体数字不易数清,但数量之多你总会有感受。炎炎夏日,不少重庆市民会拖家带口“躲”进防空洞中避暑乘凉;乘坐轻轨、驾车出行,也许你悄无声息就已经穿洞而过;吃饭,购物,也许你不知不觉就已经身在洞中……总之,这种在外地人眼中很特殊的建筑,在山城百姓的生活中却格外平常。
如果从1937年第一个防空洞建设算起,重庆的这个特色符号已经有80年的历史。不过,防空洞最初并不是一个洞,而是“防空坑”“防空壕”。“防空坑”深1.3米,蹲得下2人,“防空壕”是在地上挖坑道,上面盖上木板,再堆上土,外面用草皮和树枝伪装。横七竖八的防空洞共计110万平方米,俨然一座地下城。
随着时间的变迁,许多防空洞已变得破旧失修、阴暗潮湿。但作为重庆山城地貌的独特建筑和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防空洞却从未被遗忘和废弃。近年来,对防空洞的修缮保护与合理利用更是有增无减。变废为宝的创意,物尽其用的办法,让这张重庆名片活力十足。
从嘉陵江畔的曾家岩轻轨站出站后,有条小道通向前方一个地道。地道宽约十余米,里面灯火通明,许多小摊贩在售卖手工艺品……一拐弯,洞里就能发现“惊喜”:里面摆放了桌椅,准备了茶水电视,老头老太太们摆着“龙门阵”,比在家里吹空调还要安逸……昔日的避难所如今已经成为重庆市民纳凉休闲的好地方。
2006年夏天,重庆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市政府开放41个防空洞,供市民纳凉、避暑。之后形成惯例,每到盛夏来临,人防部门都会对全市防空洞进行安全排查、全面维修,而后对市民开放,并分配专职工作人员,配置桌椅、书报、电视,还提供饮水、应急药品等。
漫步繁华的解放碑,道路两旁高楼林立,步行街上行人如织,处处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现代化气息。踏着台阶走入地下,通道宽大,灯光明亮,商铺集聚,仿佛进入了一座地下城。这里装修现代化,谁都不会把它与防空洞联系起来。然而早年在建设中,正是充分利用了宽15米高11米的防空洞洞体,才极大减少了工程施工量。
合理应用之下,重庆的防空洞如涅槃重生。缓解地面交通、衍生地下商业,每年能创造7亿元租金收入和提供7000多个就业机会。
时光流逝80年,防空洞仍是山城重庆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个见证历史的山城符号,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