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情“一步到位”,多处水位超历史

“雨落到地上,除了被土壤吸收、山塘农田拦蓄等消耗,还有约50%的雨水形成径流,汇流到江河中,就形成了洪水。”省水文局水情处处长李炳辉说,“人喝水太急了,都能够呛着。这么大的雨,是洪水这么猛的直接原因。”

6月降水量超历史,导致我省汛情超预期。

早在6月25日,湖南日报评论员文章《闻“汛”而动,坚决打赢防汛抗灾这场硬仗》就极具前瞻性地独家分析道:“当前防汛形势,与以往明显不同。往年,我省汛情‘循序渐进’:先是山丘区暴雨山洪频发,多轮强降雨逐步抬高江河湖库底水位后,防汛主战场才移至湘资沅澧四水干流及洞庭湖区。6月22日开始的这一轮强降雨过程,雨量大、历时长、范围广,导致河流水位上涨快、洪水峰高量大。可以说,今年汛情‘一步到位’,山丘区、湘资沅澧四水干流、中小河流、洞庭湖区同时发生汛情,使得防汛战线拉长,防御难度大增:既要防山洪,也要防内涝,还要守水库、巡大堤……”

强降雨导致湘江、资水、沅水和洞庭湖水位大幅上涨。截至7月2日16时,湘江、资水、沅水及洞庭湖区共47个站点水位“报警”,部分站点出现超保证水位洪水。资水干流桃江县城区河段、益阳市城区河段出现接近历史最高水位的洪水,邵阳城区河段出现超保证水位1.48米的洪水;湘江干流全线将出现接近和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的洪水,其中老埠头站、湘潭站、长沙站等站点已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洪峰叠加、洪水合流,汛情错综复杂

7月2日6时12分、7月2日19时、7月3日0时12分……湘江长沙站洪峰出现的时间,一推再推。

39.19米、39.47米、39.51米……湘江洪峰一次次地刷新着长沙水文站的历史记录。

湘江长沙站洪峰,为什么这么让人“难以琢磨”?

“洪水预报,既要考虑降水量,也要考虑降水后产生的径流量,还要结合天气预报、水文地质条件、河流行洪条件等多重因素。任何一个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洪水预报的准确性。”省水文局水情处处长李炳辉介绍,6月22日以来,省、市两级水文部门共发布洪水预警107次,其中红色预警8次、橙色预警32次、黄色预警53次、蓝色预警14次,经媒体及时转载后,为高洪水位河道沿岸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做好避险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

这次湘江长沙站特大洪峰,之所以姗姗来迟,主要是上游来水量不断变化。

7月1日0时到2日清晨,水府庙水库水位接近历史最高,被迫加大泄洪,出库流量由700立方米每秒先后加大到1300立方米每秒、2000立方米每秒和3860立方米每秒,经涟水入湘江。这对湘江洪峰是个不断增加的变量。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