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强大完善的产业体系对一座城市的发展有多重要?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是这么解读的:“一座城市能否站上世界城市体系‘塔尖’,既取决于国家战略意志,又取决于综合竞争能力。纵观全球,发达城市都因拥有强大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实力而站到世界舞台中央。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支撑,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产业之于成都的重要意义,早在两千年前就已奠定了这一历史大格局。蜀锦甲天下,作为蜀锦重要生产基地的成都也因此繁荣生长,崛起为中外商贾云集的经济大都会,屹立千年不衰。
今天,成都正在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那么,发展一个强大的城市产业体系则是实现上述目标和功能的重要途径。
对于成都这样一个服务人口超两千万的大城市,必须以产业丰厚自身。城市如果失去了产业基础,城乡居民的就业就得不到充分保障,就不可能有一个繁荣的服务性社会,也不可能有科技和文化进步,对外交流也就失去了存在基础。
以在产业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制造业为例。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具有“一业兴、百业兴”的乘数效应。有关研究表明,制造业每投入1美元带动经济增长1.8美元,每产出1美元带动其他产业领域产出3.6美元。二产业占比是否突破50%是评判一个城市工业化是否充分发育的重要标志。而成都二产业占比从未超过这一“分水岭”。成都要建设西部经济中心,就必须以先进制造业为牵引,加快工业化进程,力争到2022年制造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50%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
在加快构建产业体系过程中,成都提出了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提升能级,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大力支持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优势产业领先发展、规模发展,加快形成经济增长的新支撑。同时紧盯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发展前沿,超前布局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除此以外,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一手抓金融服务业做大做强,一手抓金融服务能力的创新提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增长点。
这些向“实”而生、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举措,一方面壮大了实体经济,直接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实现了成都的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大局稳定等一系列“稳”的目标;另一方面在经济提质增效上取得新进展,为成都奋进实现更高、更优的目标创造了条件。
以产业丰厚成都,是要推动成都的产业发展向着中高端迈进,增强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竞争力。现今,产业竞争的核心从主要是要素之争转变为涵盖公共配套、人才科技、政务服务各领域的生态之争。
一个出门有绿,抬头看见更多的蓝天白云、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的宜居城市才能吸引人才聚集于斯。
成都市委、市政府在节能减排上展示了过人的决断力,对列入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钢铁、化工、建材等企业全部实施停产;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一次能源结构,实施电能、非化石能源替代行动;加强绿色能源供给,着力构筑以电能为主的多能源耦合交互模式,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通过能源结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努力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协调发展。
去年,成都房价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涨,引发外界担忧。过高的房价会影响到城市的产业结构,尤其使得实体制造业的生存环境恶化,甚至导致产业出现空心化。从去年10月至今,成都先后四次出台严厉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遏制住上涨的势头,限购最为严格的天府新区、高新区降温尤其明显。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不同于大多欧洲国家的萎靡,德国始终屹立并成为欧洲经济支柱,秘诀就在于始终保持实体经济的高质量竞争力。新任美国总统也多次表态鼓励美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一场围绕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激烈竞争已然开始。
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向“实”而生,以产业丰厚城市,真正营造尊重人才、支持创业、崇尚创新、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方能“任尔东西南北风”,不惧任何挑战。
今天的成都,就是要培育一种城市气质、养成一种思维方式、形成一种时代风尚,让千千万万的青年学子慕名而来,在成都求学、创业、扎根,成为一名新成都人;就是要让千千万万企业家放心投资创业,以成都为人生福地、安居乐土;就是要让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成就梦想、建功立业;就是要让每一位来蓉创新创业、投资兴业的新成都人,受到社会尊重、得到城市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