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作共赢谱写香港繁荣稳定的美好篇章
——中信集团在香港投资、经营和发展纪实
中信集团董事长 常振明
香港是国际知名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长期发挥着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在邓小平先生亲自倡导和支持下、由荣毅仁先生创办于1979年10月的中信集团,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中国改革试点和对外开放窗口之一。因此,中信集团与香港存在着天然的必然联系。中信集团成立伊始,就把香港作为投资经营、拓展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基地。自1980年5月成立中信香港公司以来,借助香港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雄厚的资金资本和人才等资源,中信集团在港业务迅速发展,投资经营涉及金融、贸易、航空、基础设施、电讯、地产、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在依托香港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助力香港经济社会发展,为促进香港平稳回归和保持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中信集团在港注册企业433家,在港业务总资产近5000亿港币,是香港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
一、积极布局,维护稳定,支持和服务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资本市场发达,资金融通便利,金融国际化程度高,监管政策体系完善。中信集团高度重视香港金融业务发展机遇,积极在香港布局金融业务;在历次金融危机中,勇于担当,妥善处理遇到的金融风险,有力维护了香港金融市场稳定。
(一)创造“嘉华模式”,发展商业银行业务。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多家银行遭受挤兑、出现危机,这次危机规模大、历时长,沉重打击了香港银行业。在此背景下,中信集团于1986年3月成功收购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香港嘉华银行,创造了香港处理“问题银行”样板的“嘉华模式”。中信集团收购后的嘉华银行短期内快速复苏并扭亏为盈,各项业务稳步发展。在此基础上,2001年中信嘉华银行收购香港华人银行,规模和业务大幅扩大;次年7月,嘉华银行与华人银行合并,华人银行更名为中信嘉华银行,继续经营整合后的银行业务,中信嘉华银行更名为
金融,成为一家金融控股公司和中信集团海外金融旗舰。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香港金融业造成不利影响,资本市场出现调整,中信集团推动中信国际金融从香港联交所退市,向中信银行转让70.32%中信国际金融股份,使旗下商业银行业务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为中信嘉华银行发展注入了资金和活力。2010年5月中信嘉华银行更名为中信银行(国际),成为中信银行在国际市场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布局证券、直接投资、资产管理等业务。作为中国本土最大的券商,中信证券以香港为平台推进国际化发展。里昂证券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欧资金融机构,主要在亚太区从事证券经纪、投资银行及私人投资业务,2011年至2012年中信证券国际分两次收购里昂证券全部股权,与里昂证券合作打造全球性投行和经纪战略联盟,开展跨境业务,从而使中信证券成为中国首家在全球主要市场拥有网络的证券公司。2012年7月,中信建投证券在香港注册成立中信建投国际,在香港开展企业融资、资产管理、证券经纪等业务,搭建跨市场产品和服务平台,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系列的投资银行产品和服务。此外,中信资本在香港重点发展直接投资业务,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总部设在香港,专注于不良资产处置、自有资金股权投资和第三方基金管理业务。
2007年,中信国际电讯在港上市。
中信国际电讯雇佣本地员工
(三)助力香港资本市场发展。中信集团积极推动投资企业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在借力香港资本市场的同时,也丰富了香港联交所上市企业类型,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及国际资金进入香港。截至2017年5月底,中信集团直接或者间接投资的中信股份、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资源、中信大锰、亚洲卫星、大昌行集团、中信国际电讯等9家企业已在港上市,在港上市公司市值近1万亿港币,约占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总市值的3.4%。其中,1990年中信香港集团收购了上市公司泰富发展,将其更名为中信泰富,并将大量优质资产注入,使其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红筹公司和第一个进入香港恒指成份股的中资企业。2007年4月,中信银行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交易所同步成功上市,成为继中国工商银行之后的全球第二家“A+H”同步上市的公司。2011年中信证券成功发行H股,是中国首家“A+H”上市的投资银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14年7月,中信集团将中信股份注入中信泰富实现在香港联交所整体上市,是当时中资企业最大规模的跨境并购,也是香港市场最大规模的上市公司定向配售。整体上市后,中信股份迁册香港,体现了中信集团对香港发展的信心。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信股份总资产达72,380亿港币,当年营业收入3,808亿港币,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431亿港币,是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最大的公司之一。
信银国际推出香港首个跨境银行需求指数。
(四)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香港是中央政府大力支持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中信集团和旗下企业配合特区政府推出多项人民币创新业务。2005年中信嘉华银行成为首家取得
人民币牌照、向企业客户及非内地居民提供人民币服务的香港银行。2009年中信嘉华银行与中信银行签订人民币代理结算协议,并于次年完成香港银行首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2010年中信银行(国际)获得首家香港金融机构在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存款证,并推出多项创新的人民币产品和服务,包括首宗人民币债券,为香港首只人民币新股做国际配售结算安排。2014年中信银行(国际)推出香港首个揭示内地企业与个人对于香港银行服务需求变化的季度预测指数“信银国际跨境银行需求指数”,为内地及香港市场提供参考指标。2012年至2016年,中信银行(国际)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由1074亿元上升至1519亿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9%。此外,中信证券国际在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日均交易量名列前三位;2015年为蒙古共和国发行了首支人民币高收益主权债券。
(五)多次成功化解危机,全力确保香港稳定。在香港投资经营过程中,中信集团旗下一些在港企业也曾经出现问题和危机,这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是正常和常见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和危机,中信集团没有回避,而是敢于直面问题、全力解决危机,切实维护香港投资者、合作伙伴和广大员工的利益。2000年,中信嘉华银行因经营等原因濒临破产,中信集团采取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动作解决问题,短期内实现了利润增长并步入良性经营轨道。2008年10月,中信泰富发生澳元期货合约危机,股价暴跌,引发香港金融市场巨大震动和社会舆论高度关注,中信集团果断实施一揽子解决方案,得到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证监会、联交所和主要债权银行的支持,并获得中信泰富特别股东大会通过。交易完成后,中信泰富恢复正常运行,财务状况渐趋稳健,业务顺利推进,股价迅速回升。我亲身参与解决这两次问题和危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大局始终是我们在港投资经营、处理问题和危机的根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