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ebp.jpg

周龙瑞被授予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最高奖——普兰特奖


  6月11日,在庆祝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成立三十周年暨第八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协会向超威集团副董事长周龙瑞授予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最高奖——普兰特奖,他也由此成为国内首个获此殊荣者。

  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普兰特奖是行业最高奖,旨在表彰为行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将这份“独一无二”的奖项授予周龙瑞副董事长,就是表彰其对行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是对周龙瑞专业专注的激励,更是对他始终如一、以工匠精神打造中国精品的褒奖。

  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终身成就奖、中国电池行业终身贡献企业家、中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工作“终身成就奖”、《蓄电池》杂志终身成就奖……在他浸润蓄电池行业的39载中,一系列奖项记录着他的每一步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奋斗历程。在他的引领下,超威集团实现了梦幻般的增长,从一个家庭式小作坊成长为拥有2万名员工、在全球拥有数十家子分公司、综合实力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86位的香港上市公司。

  回眸周龙瑞躬耕行业之历程,专一始终随行,创新始终随行,他也由此成为超威乃至动力电池行业“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参与者、见证者、贡献者。


2.webp.jpg

超威集团副董事长周龙瑞


  心无旁骛,专注于“技术领先”

  在他的眼里,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灵魂。因此,自1979年从事铅酸蓄电池的研发、生产和管理后,他始终坚持技术领先的战略,心无旁骛,专注于新技术的研发,不仅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也让超威的技术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1997年,电动自行车在我国刚起步,周龙瑞就倾注全力参与到这个新概念作品的研制、生产、改进和创新中,特别是对电动自行车核心部件——动力铅酸蓄电池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研究和大胆的突破创新,在产品结构设计、生产工艺、板栅合金、胶体电解液的配方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他连续撰写了《电动自行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的设计与生产》、《电动自行车用阀控铅酸蓄电池充电方式的探讨》、《电动自行车用密封铅蓄电池的研究》、《电动助力车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的的控制》、《电动道路车辆用阀控式胶体铅酸蓄电池(3DM180)的研制》等一批珍贵的学术论文,为行业提供了可实现性的实践文献,见证了电动自行车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历史。


3.webp.jpg

周龙瑞与夫人杨云飞


  2001年,他带领技术攻关小组历经无数次的反复试验,最终成功地将纳米胶体技术应用于蓄电池制造中,有效地提高了蓄电池综合性能指标,利用该项技术成果的电动助力车用铅酸(胶体)蓄电池,循环寿命达600多次,超过行业标准近一倍。该项目产品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出现了产品供不应求的喜人现象,成为推动集团高速发展的主导产品,使集团迅速成长为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二位的蓄电池龙头企业。

  获得成功后,他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前行、潜心研发。2003年,他亲自挂帅,带领技术团队开展无镉内化成工艺研发。2006年,他对研发思路和成果进行了整理,并在《蓄电池》杂志上发表了《电动车电池内化成工艺研究》一文。经求证,这是中国最早有关于无镉内化成工艺的学术论文。2009年,经过6年多的艰苦研发,超威无镉内化成工艺收获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经测算,该工艺与传统外化成工艺相比减少用水90%、节电25.8%、降低成本15%。2012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布的《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明确提出:采用落后工艺和含镉超过0.002%的电池企业应于2013年底进行淘汰。前瞻的无镉内化成工艺让超威率先获得了“绿色通行证”。


4.webp.jpg

周龙瑞副董事长、杨云飞副董事长陪同中科院田昭武院士参观考察


  2009年,智能型电动车用铅酸蓄电池通过升级验收,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14年,超威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的原子经济法铅回收工艺通过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五位院士鉴定,认为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16年,超威黑金高能量电池研发成功,超威由此成为全球首个将石墨烯应用于电池合金材料的企业……截至目前,集团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80多项,拥有授权专利1278件,其中发明专利23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7项,并取得目前行业唯一的中国专利金奖、中华宝钢环境奖、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等荣誉。

  独具慧眼,相得“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作为超威集团的副董事长,他还兼任集团技术委员会主任。他不仅要对整个集团的技术路线负责,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也成了他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他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不拘一格的管理理念,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为超威打造了“老中青”协调搭配的科技人才梯队结构,为超威抢占行业竞争制高点,成为全球新能源行业伟大的公司提供了人才支撑。据不完全统计,他引进和培养了各类技术人才不下100人,并深受技术人员的爱戴,被他们亲切地称为“周老”。


5.webp.jpg

副董事长周龙瑞与曲格平教授合影


  集团研发中心首席专家刘孝伟,来超威前是四川一家电池厂的技术员,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聆听了周龙瑞的学术报告,被其的儒雅、学识所吸引,然后就一直跟踪他的学术论文、成果以及企业的情况。

  时间回溯到2000年,刘孝伟觉得在内地技术无法施展,于是下定决心出来闯闯。刘孝伟写了一封自荐信给周龙瑞,并附上论文。不久,周龙瑞回了电话,并让他加入公司。

  来到超威后的刘孝伟如鱼得水,他跟着周龙瑞全身心投入到蓄电池产品的研发工作中去。在周龙瑞的指导下,刘孝伟和团队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省、国家级研发成果。渐渐地,他也成长为教授级高工,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并拥有个人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发表论文13篇,专著1部。


6.webp.jpg

超威集团研发中心首席专家刘孝伟


  和刘孝伟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赵文超。他是天津南开大学知名电化学教授朱松然的弟子,来超威之前已在国内蓄电池领域广为人知。1999年,在上海举行的蓄电池展会上,周龙瑞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浑身充满干劲的年轻人。两人天南地北一通神聊,成了“忘年之交”。在经过多次的交流后,2007年初,赵文超正式加入超威集团任技术总监。如今,作为超威集团研发中心首席专家,赵文超正不遗余力地为公司培养后备科技人才,包括高级工程师4人,中级工程师20余人。


7.webp.jpg

超威集团研发中心首席专家赵文超


  2004年,厦门大学教授陈体衔的扎根加盟则是周龙瑞引进人才方面又一大成果。陈体衔是我国较早从事电池研究、教学与产品生产相结合的电化学专家。在他从事电化学研究、教学工作的50多年里,为我国电池产业的发展和进步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学教授扎根企业,通过“产学研”三位一体模式,加速企业人才培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在当时,是一个超前的新举措。


8.webp.jpg

超威首席专家陈体衔教授


  成果斐然,博得满堂彩

  基于39年的辛勤付出,他也收获了不少的成就。他先后参与了全国蓄电池标准委员会组织的多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先后担任亚洲电池协会中国蓄电池技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蓄电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蓄电池行业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9.webp.jpg

周龙瑞被授予铅酸蓄电池标准化工作“终身成就奖”


  在执掌超威“技术”的时间里,集团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也是他创新成果迸发的阶段。他先后独立或合作撰写学术论文46篇,先后刊载于《蓄电池》、《电源技术》、《电池》、《电池工业》、《阳光能源》、《中国有色金属》、《中国自行车》、《应用化学》等刊物。


10.webp.jpg

周龙瑞被授予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终身成就奖”


  在业界,他的论文深受国内及国际同行的重视,并纷纷摘录和参考。因为他的论文大多凝结了生产实践的经验,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如《小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质量问题分析》被美国《世界化学文摘》收录;《圆柱形铅酸蓄电池的优选研制》被朱光亚(原中国工程院院长)与周光召(原中国科学院院长)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文库》收录;《硅粉密封蓄电池的试制》成为中国第一篇硅粉蓄电池方面的理论性文章,被国家机械工业部作为重要参考文选;《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低温性能的实践》、《铅酸蓄电池在电动自行车上进一步提高的前景》两篇论文先后在第七届、第九届全国蓄电池学术年会上发表,成为参会专家、学者讨论的焦点。


11.webp.jpg

周龙瑞被授予中国电池行业“终身贡献企业家”


  为表彰他对行业作出的贡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蓄电池杂志社、沈阳蓄电池研究所等协会和机构先后4次授予他行业终身成就奖、终身贡献企业家等荣誉称号,也让他成为唯一获得行业“终身系列奖项大满贯”的技术型专家。


12.webp.jpg

周龙瑞被授予《蓄电池》杂志“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