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 盛佳鹏 摄

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历来是国务院制定政策的最终决策场所,但6月22日下午,这里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学讲堂”。

“今天专门请几位科学家来给我们作讲座,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李克强总理开门见山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潘云鹤、潘建伟和周琪先后围绕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总体态势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和基因编辑等专题作讲解。听讲者分别是李克强总理、国务院有关领导,以及各部门、部分央企负责人。

“几位科学家刚才的讲解让我很受启发,我也借这个场合讲几点感受,当然不是对各位专家讲,而是对我们各部门的负责同志讲。”李克强在听讲后总结道,“现在各种新事物、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在政策制定中灵活运用。要紧紧跟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脚步,千万不能沦为新的‘科盲’!”

总理邀请的4位科学家,都是我国当前各自研究领域的“顶尖人物”。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是我国纳米科学的开创者;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潘云鹤院士是中国人工智能2.0规划战略研究负责人;潘建伟院士被誉为国际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的先驱者,其首次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自然》杂志“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周琪院士则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的国际知名科学家,其研究成果曾入选《时代》周刊“年度医学十大突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许多“前所未有”的特点

几位科学家在讲解过程中,李克强总理不时向他们询问印证一些前沿科学问题。随后他在总结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确正处在一场极为深刻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进程当中!”

总理说,与人类以往的几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相比,这一轮变革有许多“前所未有”的特点,不仅“未知”远远大于“已知”,而且在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领域出了“融通”发展趋势。

“刚才的三个专题领域本身就是融通的:量子信息研究的突破可能会导致信息计算的革命性变化,同时也会深刻影响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他说,“我们必须认识清楚这种趋势,及早做好准备,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

总理进而表示,在经济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催生了大量个性化需求,极大改变了供需结构,让整个经济发展模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李克强特意对参会的部长们说,“大家要站在全局高度,认真研究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结合各自行业特点部署制定政策,这样才能推动经济社会更健康发展。”

  中国日报 冯永斌 摄

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

面对这场深刻的变革,李克强提出,必须紧盯前沿,抢抓机遇。

“今天讲的都是当代最前沿的课题,对了解当前科技革命有很强的针对性,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机遇,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加紧研究推进。”讲到这里,总理加重语气说,“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

李克强说,目前我国的科研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必须看到,我们有独特的巨大优势:13多亿人口包含着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众智”和“大市场”。

“刚才潘建伟院士介绍,他们在研究量子信息时充分发挥群力作用,通过科研‘双创’和‘互联网+’集众智。”总理说,“我们就是要把13亿人的众智发挥出来,把13亿人的大市场最大限度挖掘出来,这将会释放难以想象的巨大能量。”

李克强特别向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要探索包容审慎的监管,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

只要体制机制创新力量得到充分发挥,比国家投入几亿或几十亿效果大得多

“您今天讲到最根本的问题上了!”讲座结束后,潘云鹤院士一边走出会议室,一边对李克强总理说。

科学家的这一发自内心的称赞,源于总理总结时的一段话:“不能老是觉得买设备、买试剂时才要花钱,其实人的智力才是最大价值所在,必须要给科研人员相应的报酬!这就必须下大决心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通过‘制度创新’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李克强就此提出要求:要更多调动企业的研发投入,使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相互融通、大中小企业相互融通,以此培育更多的创新主体和研发力量;同时要下大决心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用制度激励吸引更多人“坐热”基础研究的“冷板凳”。

“我去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了解情况,很多科学家都提出来,我们的体制障碍到今天仍还没有打破,科研‘人头费’还是不能超过多少年前制定的那个比例。”总理说,“中国要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就要在制度上真正‘闯’出一条新路子来,把科学家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把人的智力充分发挥出来!”

李克强最后对相关部门负责人说,科研领域和高等院校也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革命,再痛也要动刀。

“体制机制创新跟得上,这要比国家投入几亿或几十亿效果好得多!”总理说,“只要各方齐心协力、协同合作,中国就能在当前这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走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