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岁月长河中一朵不败的青莲

她是茫茫夜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她用侠骨柔情诠释公平正义

她用智慧才华面对艰难挑战

  她用责任担当彰显人格魅力

她用家国大义完美生命真谛

  沧海桑田 不忘初心

大浪淘沙 始见真金

她就是香港政坛奇女子---梁爱诗

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前夕,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律政司司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区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做客中央台,接受香港之声记者文娟的专访。就如何评价“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成果?如何看待《宪法》和《基本法》关系?香港的民主法治进程遇到了怎样的挑战?等热点问题梁爱诗坦率直言、直抒胸臆。

见证回归时刻 肩负历史使命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开启“ 港人治港“新时代

梁爱诗,首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司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区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1939年4月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佛山南海区。1968年梁爱诗成为香港执业律师。在法律界和政界,梁爱诗私德和声誉极佳。回归前夕,梁爱诗直接参与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是确保《基本法》和“一国两制”理念在香港成功落实的最早推动者之一。今年78岁的梁爱诗和记者回忆起二十年前7月1日那个神圣的历史时刻时仍然记忆犹新,心潮起伏。

  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特区首届政府的主要官员宣誓就职

【梁爱诗】“那个时候大家都很激动。在12点交接的仪式,中方跟英方都在舞台下,一分一秒都没有差,英国国旗远远的下来了,我们的五星红旗升上去。从那天开始我们“港人治港”了,承担一个很重的责任。另外一方面来讲,我们也是作为中国人的骄傲,156年的耻辱,都在这一分钟能够把它平反了。以前我们是人家管的,现在是“港人治港”。所以这一个新的开端,一方面我们是很激动,也是很充满希望的。另外一方面,也是有点担心,我们能不能把这个任务做好,因为我觉得“一国两制”是很伟大的构思。当时邓小平先生还有中国政府的各个领导对把管好香港的责任交给香港人,是对我们有很大的信心的。觉得这个责任都在我们身上了,我们一定要把做成功。这个历史的使命,我们不能让中国人失望。”

考验政治智慧 彰显责任担当

由于香港与内地实行不同的法律和司法制度。在世界上第一个“一国两制”政治模式框架下,两种不同法律制度在磨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系列法律敏感问题。如香港居留权、23条立法、07和08年政改、人大释法、特首任期等等,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难题。而这些法律问题衍生的政治争执和冲突,经常要将律政司推到矛盾的风口浪尖之上。

在一次次挑战面前,就是这样一个身材娇小的女性无惧谩骂、指责,勇敢的站在镁光灯下,以她政治家的胸怀、法学家的睿智和决策力做出最有力的呼应。梁爱诗告诉记者:是真理、正义的力量支撑她积极发声。她说不能让反对派所讲的“歪理”成“真理”。这是她的责任,也是一个市民的责任。

1999年,梁爱诗任律政司司长的第3年,香港居留权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和忧虑。为此,她出席咨询会数10场,解释政府立场,还数次前往北京,了解释法程序,担负起消除港人疑虑的工作。最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为基本法释法,才最终为香港解决了这一重大问题。

【梁爱诗】“最初是“居留权的案件”,是1999年1月底的时候,终审法院做出一个裁决。它其中提到一条,如果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是常委会它做出的决定,或者通过的法律是违反《基本法》的话,我们有权宣布它无效。那这个说法不对了。虽然终审法院是香港最高的司法的机关,但是在全国来讲,它只是一个地方的政府的司法机关,它还是要受人大常委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约束。特区政府只是全国里面的一个特区,它跟中央政府不是平起平坐的,也不能做出一个决定是高于国家的最高的权力机构的。所以司法的问题,不单是解决法律冲突的问题,还是把中央跟特区的关系,香港的法律立会这个牢牢的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