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6月21日电(记者李豫川)中西兼容的生活方式,超高的工作效率,极强的文化包容度,便捷的交通,繁荣的经济……这就是香港,闪闪惹人爱的“东方之珠”。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何种肤色,这座城市总会给你一个爱上她的理由。

“在这里,生活永远不会闷”

李达诗,美国人,香港大学档案中心总监。她的办公室里挂着两幅漂亮的苏绣画,几件中式唐装整齐地挂在衣架上。金发碧眼的李达诗不喜欢别人叫她“外国人”,她说自己热爱中国文化,喜欢香港,香港就是她的家。

“我已在香港住了11年,我丈夫是香港人,我平时说粤语。”李达诗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香港人。

2006年,李达诗辞去美国一所大学的工作,只身来到香港,不懂语言,没有一个朋友。“40岁时,我想尝试新的生活,人生就是不断地挑战自己。”起初,香港过于密集的高楼大厦让她感到眩晕,但很快,她就适应了香港的生活,更把湾仔、铜锣湾、上环这些港岛不同的区域比作各具特色的小社区。

香港人很友好,讲礼貌,重视家庭——李达诗觉得这和她的家乡弗吉尼亚很像。她经常打车,在港11年里,她仅遇到过两次小麻烦,“这么美好的社会,你在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到的。”

创建新院系不容易,前几年,工作便是她的生活。她原以为香港只是人生中的一站,在第一次回美国探亲时,她发现自己错了,身在故乡的她疯狂地想念香港。而后,每次出差离开香港,她都会盼着尽快返回,“我爱上了香港,我已经离不开她了”。

2014年,李达诗在香港举办婚礼,日子特意选在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那天,她穿着大红色的中式龙凤礼服,衣服样式是丈夫设计、由湾仔的裁缝制作。现在,母亲也搬来香港同她住,一家人其乐融融。

闲暇时会到香港不同的地方溜达,吃美食、听音乐会、逛画廊……

“香港令人兴奋。在这里,生活永远不会闷。”

回顾这11年,李达诗说,香港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到香港工作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在学中文和中国文化,以便更好地融入香港社会。

李达诗认为,自由、安全、经济繁荣是香港在国际上拥有一流吸引力的几大重要因素。她享受在港大工作的每一天,与来自德国、法国、美国、南非、印度等地的同事合作让她获益良多,“我爱香港,希望她越来越好。”

“在世界上找出一个像香港的城市,很难”

与李达诗一样,喜欢称自己是香港人的还有思华迪。香港于他,是奋斗之地,是梦想成就之地。

25年前,迷上了中国功夫的思华迪从印度来到香港,身上只揣了800美元。一天打三份工,与不同肤色的人挤在狭小简陋的公寓里。

回首25年在香港的奋斗历程,他说,艰辛但充满希望。如今,思华迪一家人住在薄扶林的高档社区,两个儿子就读于香港名校,会说英文、印地语、粤语和普通话。孩子们多次参加了全港中学生中文演讲比赛,并获得名次。“学中文很难,但它现在是世界上一门很重要的语言。”思华迪说。

住惯了香港的他认为,香港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城市,营商环境很棒,香港人乐于助人;城市运行高效,基础设施齐备,办事方便快捷;生活节奏快,时间就是生命,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努力以求立足于此。

思华迪说,香港的公共服务水平世界一流,入境处、海关、警察等公共部门为市民提供了优质服务。香港人敬业勤奋,对工作责任心强,专业程度高;特区政府在提高工作效率、环保、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可圈可点,特别是香港的城市环境改善不少;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寸土寸金的香港却为市民保留了大量绿地和公园,令人称赞。

思华迪相信:“在世界上找出一个像香港的城市,很难。”

“没有‘文化排他性’是香港最大的魅力”

墨西哥人何塞·曼努埃尔虽然只在香港生活了3年,但已深深迷恋上了这片土地。

2014年,何塞被公司派到香港工作,上班第一天,他竟迷了路。“铜锣湾太繁华了,到处是华丽的店铺和好看的汽车,高楼大厦让我失去了方向。”

很快,何塞就适应了香港的生活。早上5点起床,从上环跑到香港公园或太平山顶。早餐在家吃,然后搭公车或地铁到铜锣湾上班。工作之余喜欢和朋友搜寻各式餐厅,喜欢看赛马,喜欢到西贡徒步,或去东涌骑行。

何塞觉得自己在香港的日子很有趣。这个城市格局紧凑,自然和都市距离很近,可随意切换。从市区出发,无需长途跋涉,很快便能到达有山有海的地方,吹吹风,透透气。

他说,对于外国人,香港很棒。“不管是喜欢中式生活还是西式生活,你都能找到你想要的。”

在欧洲和美国都生活过的何塞认为:“没有‘文化排他性’是香港最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