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20周年·权威访谈】

“‘港独’在香港是完全没有出路的”

——访香港特别行政区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站在门口的人突然安静下来,并让出一条通道。

相机快门声骤雨般响起。

一位戴眼镜、配珍珠项链、着暗花旗袍、穿黑色开衫的女士走进会议室,微笑着与大家握手,亲切而又端庄,优雅却不失干练。

她就是此次访谈的主角,林郑月娥女士,香港特别行政区候任行政长官。

  林郑月娥接受采访。 光明网记者 邱晓琴摄/光明图片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落实是非常成功的”

如果不是林郑月娥亲口告诉大家,很难相信她做香港公务员居然36年了。以1997年为界,差不多一半时间在回归前,一半时间在回归后。香港的“变”与“不变”,她有发言权。

“我觉得过去20年,香港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是成功的。成功在什么地方?就是香港既保持了繁荣、稳定,还能够成功处理危机。香港先后经历两次金融危机,两次我们都能在国家支持下成功应对。2003年非典疫情,也得到中央的支持,还帮助香港从非典之后的经济低谷发展起来。所以,总体来说,‘一国两制’的落实是非常成功的。”

林郑月娥说,香港之“变”,变在香港的发展。作为一个发展水平比较高的经济体,回归20年,香港经济增长大概累计82%;香港也成为一个更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香港的“不变”,则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香港的法治,独立的司法系统以及现行的各种制度。

“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参与这个伟大的事业感到非常光荣”

林郑月娥先后于1985年和1996年两次参加中英联络小组,处理香港回归事务,一次是关于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问题,一次是过渡时期预算案工作。“1985年我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官员,我是1980年大学毕业后进入香港政府工作的。”林郑月娥非常谦虚,“这两段工作经历,让我感觉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怎么能保证现有制度能在另外一个不同的制度里面存在呢?我作为一个香港人,作为一个中国人,觉得非常有意义。”在她当时作为一个年轻女孩子的记忆里,参加中英联络小组的人员都非常专业,对能参与这个伟大的事业感到非常光荣,所以,每个人都尽力把事情做好,希望能达成顺利交接。

从100多年前的小渔村,发展成今天的国际大都市,林郑月娥认为,香港的发展跟国家的发展分不开,香港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在国家发展的大前提下找到新的增长点。过去如此,未来也一样。“过去,因为受惠于国家改革开放,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物流中心,现在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我们也希望从中找到香港新的增长点。”

林郑月娥认为,香港可以为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融资、管理、咨询等各项专业服务。“无论是内地企业‘走出去’,或是要扩大生意的发展,都需要融资,而香港的交易所就是一个很好的融资平台,管理也是国际水平,人才也是国际化人才,能提供很好的风险管理服务。”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