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现代医院护理岗位管理与安全质量高峰论坛暨2017年现代护理论坛开幕式过后,即进入院长论道护理专场主题报告会。八位专家、院长围绕如何做好现代医院护理管理的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管理咨询中心主任、原301医院副院长、原304医院院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护理分会陈晓红主任委员围绕“适应医改,探索护士管理新模式”进行了报告。她谈到我国护理教育的层次结构需要调整,应恢复助理护士的教育。医院护士管理方式要改革,要适应医改形式,提高护士待遇,做好护士职业生涯的科学设计。

适应医改,探索护士管理新模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梁金凤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作了题目为“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从医院层面谈护理管理新模式”的报告。她谈到医院应建立护理垂直管理体系,做到责权统一、职责明确、精干高效。建立动态管理用工制度,做到岗位公开、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建立按劳取酬分配制度,做到明确职责、功效挂钩、同工同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许绍发院长就“医院管理与护理岗位设置的思考”主题进行了报告。他认为医院管理者必须研究的课题包括:(1)医疗(医治、疾病的治疗);(2)医疗质量:及时、安全、有效;(3)医患关系;(4)护理队伍的分析;(5)医疗质量的提高与改进。他在报告中还强调了健康教育护士的准入资格问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庄一渝副院长为与会代表作了《磁性护理离我们有多远?》的报告。庄副院长重点介绍了磁性护理的重要意义和邵逸夫医院4次JCI的经验。邵逸夫医院通过多种形式的专项培训、参与共治模式、磁性模型和健康工作环境培养护士核心能力,在提升医院治疗护理及时性、提升病人满意度、职工满意度上显现出重要的意义。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易利华院长探讨了“值得学习的海外护理”。他特别强调,我们要跳出护理看护理。他认为,中国医院护理管理要走现代化发展之路,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必须基于当前中国医院管理的发展之中;(2)必须要有国际化的视野;(3)必须高度关注患者安全;(4)必须努力提高科技创新的贡献度。他通过介绍意大利尼瓜尔达医院、加拿大蒙特利尔犹太总医院和台湾长庚医院护理管理的特点,为我们丰富了护理管理视野。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金哲虎院长围绕“全院一张床”模式下护理体系建设与管理”进行了报告,他指出医院应该发展,但不可盲目扩张规模,而应在适度规模的前提下,进行内涵建设。扩张床位是发展,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更是一种发展,而且是更良性的发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许国强副院长,从实施信息化岗位管理的必要性、该院信息化护理岗位管理介绍及取得的成效等方面,向与会代表作了《借助信息化实施护理岗位管理》的报告。许副院长指出,实施信息化护理岗位管理在“十二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是“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纲要的重要内容,是“十三五”护理信息化建设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是大数据背景下护理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内容。

南京中医药大学徐桂华副校长作了题为“互联网+健康大背景下护理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如何让护士更贴近临床与患者”的报告。她认为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条件,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医改的不断深化也对公立医院数量规模和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的互联网+在深入一线护理工作的同时,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沙龙论道护理,与院长一起畅想现代医院护理未来

6月9日晚,论坛特设“共同畅想现代医院护理未来”主题沙龙,邀请了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护理分会陈晓红主任委员、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金哲虎院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庄一渝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护理部高凤莉主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陈黎明主任围绕“共同畅想现代医院护理未来”主题开展讨论。

本次沙龙由河北沧州人民医院赵润平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护理研究生丁舒主持。参会人员与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共谋护理事业及护理管理的发展与未来。一个半小时轻松愉快的互动与讨论,让各位同仁了解了与国际接轨的护理管理理念、方向、管理经验,并对管理中大家关心、困惑的一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