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格兰迪出席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区亲善大使姚晨续约仪式。李哲/摄
6月7日,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菲利普·格兰迪抵达北京,开启他的首次对华访问。格兰迪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结束几周后访华,让他感到荣幸。他会将此行的重点放在与中国政府讨论南南合作以及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应对难民危机等问题上。
今年5月,中国商务部与联合国难民署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联合国难民署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国政府承诺为联合国难民署提供800万美元的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拨款。除此之外,商务部还将另外拨付联合国难民署200万美元,用于支持联合国难民署的全球应急响应工作。
格兰迪表示,中国与联合国难民署已合作了近40年。在这40年间,全球难民数量变得更加庞大,难民问题也变得更复杂。中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已成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在格兰迪看来,“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和平和繁荣,而这与联合国难民署的目标不谋而合,因为“有更多的和平和繁荣,就会有更少的难民”。格兰迪同时表示,“一带一路”关注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比如非洲、中东、中亚、东南亚等,都是难民危机的中心地区,因此,联合国难民署希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中国密切合作,中国也将在应对难民问题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于外界对于难民群体的认知误区,格兰迪也特别强调,“不能将难民和恐怖分子等同起来”。格兰迪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他为6月7日发生在伊朗的恐怖袭击感到非常悲伤,因为伊朗是全球最大的难民接收国之一,接受了数以百万计的阿富汗难民。格兰迪说,近期在欧洲制造恐怖袭击的恐怖分子,应被称为“移民二代或三代”,而不是所谓的“难民二代或三代”。在避免移民群体中的年轻一代激进化的问题上,格兰迪认为,促进移民与接收国社会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要解决这一问题,意味着接收国需要投入更多,以促进移民融合。这也意味着,从难民抵达开始,这些国家就要着手做这些工作。他表示,目前欧洲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太够,未来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6月7日晚,格兰迪还与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区亲善大使姚晨一起,出席了续约姚晨两年的仪式。姚晨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区亲善大使7年来,让她印象深刻的积极变化是,她看到中国社会和公众对难民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根据联合国难民署2016年的最新统计,目前全球难民人数已超过6500万,创二战以来新高。对此,姚晨说她有着一种矛盾的心态:“如果有需要,我会一直从事这份工作;但我同时又希望自己尽快‘失业’,因为那意味着这个世界将没有难民这一群体。”
本报北京6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