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泽山院士(右)在实验室。

火药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但在近代几百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火炸药技术却一直落后。火炸药是武器能源的核心,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火炸药的生产和研究都十分落后,主要依靠前苏联援建。

“跟踪仿制,永远是被人所制约的。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走在国际的前列,必须走在前面。”王泽山院士一生追求的,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火炸药的含能性能,为中国的“战争之神”傲立世界插上技术的坚强翅膀。令人自豪的是,这项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难题却被中国人成功攻克了。

上世纪80年代,王泽山率先攻克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多项关键技术,获得了199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90年代,他又钻研起怎么降低武器对环境温度敏感性的问题,并凭借这一在当时国际上难以攻克的尖端技术,获得了1996年唯一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那一年,他已经61岁。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三冠王”书写火炸药传奇

“功成名就”之后,已到退休年龄的王泽山又一头钻进了提高新一代武器远射程、高射速等火炸药的研究中。

射程是这类武器的第一要素。要提高火炮射程,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延伸炮管长度和增大火炮工作压力(膛压)等技术手段,但都会造成火炮的不灵活。当时,美、英等多国科学家曾联合开展相关研究,最终由于无法突破技术瓶颈,研究被迫中断。

这个国际难题,王泽山钻研了20年。

无论严寒酷暑,他都坚持深入一线亲自参加。一次,在内蒙古做实验,当时室外温度已达零下27摄氏度,就连做实验用的高速摄像机都因环境条件太恶劣而“罢工”,年近80的王泽山却和大家一样,在外面一待就是一整天。

经过不断创新实践,2016年,王泽山带领团队终于攻克了这一国际军械领域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通过实验验证,我国火炮在应用了他的技术后,弹道性能全面超过其他国家的同类火炮。王泽山也因此再次站上了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领奖台,成为了国内为数不多摘得三项国家最高科技大奖桂冠的“三冠王”。

如今,王泽山院士82岁了。他精力充沛,走路爬楼健步如飞;他追赶潮流,能熟练操作各种数码产品,会做Flash、PPT,用手机App买车票、叫出租车;他思维敏锐,82岁高龄仍坚持在科研一线,被亲切地称为“80后”院士。

王泽山说“自己这一辈子,除了还能做火炸药研究这一件事,别的都不擅长。”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从跟踪仿制,一直到走向创新,最后占据制高点,王泽山正和中国不断突破的火炸药成就一起兑现着当初许下的诺言:“实现我们一个强国,说话算数。”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