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

2006年后时事热点年年考

近年来,高考作文不乏接地气儿的热点话题。其实,1986年的高考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涉及了环保领域,就曾让人眼前一亮。

2006年全国卷作文题为“中国的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随后关注社会时事热点成为一大趋势,至今连续12年出现在每年的作文题目中。

记者发现,相比全国卷,各地自主命题时,更倾向于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2008年,汶川地震出现在地方卷中,也一度激发了高考作文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的潮流。随后,社会热词“范儿”、“京骂”、“名人代言”、“高考30年”等,均成为高考作文题。

其中,2011年作文卷中的社会热点较多,涉及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乒乓球赛中国夺冠;中国崛起三个话题。而在2015年,全国卷1和江西卷还出现了“女儿举报父亲”的“撞题”。

案例:2008年全国卷I:使用社会热点材料“汶川地震救灾”

2009年江西卷:使用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流拍作为材料

分析:杨洋和向欧都认为,这体现出了命题对于语文学科定位的转变。“现在语文整体的地位已经凸现出来了”,向欧说,如今已经形成了“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的共识,任何科目的理解都是建立在语文能力过关的基础之上的,而不仅仅是培养文学素养。

另外,使用时政社会热点做材料的题目,通常要求写作议论文,这种文体相对于文学性的考察,更关注逻辑性。考虑到如今文理分科的大背景,向欧认为,这是对于理科生的平衡,“议论文比较重视逻辑关系。”

8年

文体题目持续“标新立异”

纵观40年来的高考作文题,不乏创新之举。比如,看图写作,其实早在1983年当时的作文题便是“以图说话”,要求根据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写作。

据不完全统计,40年以来,全国卷至少有4年出现了漫画作文,其中,1996年的全国卷中,给出了《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要求学生以“我更喜欢漫画《__》”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谓是半命题作文的“鼻祖”。记者梳理发现,1996年至今,至少有8个年份的作文题目使用了半命题、漫画或者新事物、新提法作为材料。

此外,2005年的重庆高考作文题中,出现了大作文和小作文两道题。多选,由此成为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一种新方式。2014年起,北京高考作文也引入了这一形式,并扩充为微作文“三选一”,大作文“二选一”,以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发挥余地。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