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丰润文化滋养和强大精神动力。这充分体现了市委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为重庆文化建设勾勒出清晰的蓝图。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唱响主旋律、发出好声音、凝聚正能量、营造好氛围”的总要求,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形成品牌,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文化建设的目标:“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文化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这是市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文化建设作出的科学谋划,体现了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以昂扬奋发的精神、务实创新的作风、扎实有力的举措,奋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围绕增强文化凝聚力引领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要始终着眼“两个巩固”根本任务,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凝心聚魂。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抓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充分发挥党校、行政院校的作用,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进理论宣讲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组织讲师团和基层宣讲队伍,运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家喻户晓、入脑入心,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依托理论工作“四大平台”,集结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深化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推出一批既具有理论高度、又具有实践深度的研究成果。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院校、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重庆新型智库体系。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各级党委(党组)责任,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情况纳入巡视巡察内容,纳入督查内容,纳入监督执纪内容,纳入党组织书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述职评议、领导干部述责述廉、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力度,确保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坚持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管好各级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绝不给错误思想和观点提供传播渠道。加强辨析批驳,引导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坚守政治底线、分清是非界限。依法处置意识形态领域突发事件,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汇聚推进改革发展强大正能量。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突出国家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宣传,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全面从严治党等重点,做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宣传,不断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经济民生热点引导,以精准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推进新闻传播创新,大力建设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传播体系,抓好手机报、APP、微信(微博)“三大支柱”建设,形成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广电集团(总台)为龙头,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大力规范传播秩序,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统一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和工作取向。

推动网络空间进一步清朗起来。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建立完善网络内容创作和生产协同机制,打造具有全网知名度的网络宣传活动品牌,让网上积极健康的内容多起来、向上向善的氛围浓起来,扩大网上网下“同心圆”。加强网络内容管理,强化主管部门的属地管理责任和网站的主体责任,发挥重庆市互联网界联合会作用,提升网络内容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健全快速反应的舆情引导机制,提升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积极有效防范各类安全隐患。推进网络文化建设,持续实施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深入开展文明网站创建和文明建网、文明上网活动,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围绕增强文化塑造力感召力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的主心骨,切实抓紧抓好。

促进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贯穿社会生活全过程,不断增强全社会的价值观自信。综合运用理论阐释、新闻报道、文艺创作、群众活动、网络推介、公益广告等多种方式,持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力量。重点围绕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公平正义等,促进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社会治理、行业管理,推动修订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使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基本规范。深化拓展“做有梦想有追求的重庆人”主题活动,大力开展优良家风家教、校风校训、企业精神、乡贤文化等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感动重庆人物、富民兴渝贡献奖、道德模范、文明市民、重庆好人、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形成群星灿烂与七星共明的先进群体格局,产生覆盖全面、远近皆宜的示范效应。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抗战精神、红岩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持续深入推进“基层工作加强年”活动,创新开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市推广“老马工作法”,建成一大批“小马工作室”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用好课上课下两个课堂,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经典影视、微电影、微宣讲、社会实践等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持续抓好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礼敬英雄人物,加强对重大典型和道德模范等的学习宣传,建立健全先进模范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曝光惩戒失信行为力度,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九童圆梦”“红樱桃”等主题活动,让未成年人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谦让包容、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

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将文明创建向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科技创新单位延伸。持续开展“好人在身边”微访谈行动,带动更多群众学好人、做好人。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善美巴渝”行动,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积极倡导“衣食住行游”绿色生活方式,引导人们理性消费、低碳出行、文明旅游、爱护环境。把志愿服务作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力抓手,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始终坚持“只要您愿意,我们都欢迎”的理念,大力实施“德耀巴渝·志愿重庆”系列行动,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把重庆加快建成“志愿之城”。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办好重庆读书月等活动,普及科学知识,营造现代文明新风尚。

围绕增强文化服务力保障力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目标,也是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检验标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惠民。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和多中心组团式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多元化配建一批特点鲜明、功能完备、标志性强的重要文化设施,不断提高集中度、展示度、使用率。坚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原则,把建设重点向基层和农村倾斜,优先配送群众急需的文化项目,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辐射形成城镇十分钟、农村半小时步行半径的一站式文化服务网络。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市场配置资源方式,打造全市性公共文化物联网平台,不断改进在线点单、联网调度、跨区域配送等功能,实现政府按群众需求购买、多元主体竞争性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社会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更大发展。优化五大功能区域文化产业布局,推动文化产业特色、差异、协调、联动发展,形成区域性文化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支持报业、广电、出版、新华、文投、华龙网等国有文化集团做大做强,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加快发展,形成龙头文化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文化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完善文化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加快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建设,重点做好重庆文博会、西部动漫节等重大文化会展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

引领时代风气勇攀文艺高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常态化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围绕现实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青少年题材,创作生产更多“带露珠、冒热气、有汗味”的文艺精品力作。健全巴渝文化精品创作生产体系,开展优秀文艺作品公开征集扶持活动,推动文艺门类跨越发展,使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加速迈进。加快推进文艺作品内容形式创新创造,实施原创文艺作品扶持计划,推进文艺作品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有机融合,推进观念和手段、内容和形式、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互融合,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互联互通,注入文艺发展新活力。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重庆文化艺术历史记录工程,系统提炼巴渝文化、抗战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统战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建设文化资源大数据库。加强传统村落、革命遗址等整体保护,推动融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组织开展濒危非遗项目抢救工程,实施传承人群研习计划,健全动态管理和保护激励机制,支持推广开发非遗衍生产品项目,促进非遗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地方戏曲传承保护,将地方戏曲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着力推动戏曲等传统艺术进校园,推进学生进剧场看演出纳入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提升青少年传统文化涵养。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战略任务。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走对路、扎实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谱写重庆文化建设新篇章。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委网信办主任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