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同在家里做实验和航模的相关器材

对抗

架着他去学堂

毁掉他的飞机

一开始,同同对经典学习的不喜欢,仅仅表现在一些小情绪上,后来则发展为哭闹着拒绝。最严重时,无论父母怎样劝说,他都不愿再去。一次,邹智敏和杜女士开车将同同送到学堂,到达后,同同始终不愿下车,双手死死揪住把手。邹智敏只好用胳膊把同同架着送到学堂。杜女士介绍,这样的情况发生了不止一次。这也让同同对父亲产生了强烈的敌对情绪。

“不喜欢的东西,硬要学怎么可能有效果?”同同说,很多时候,自己拗不过父亲,但在读的时候就不会那么上心,口上在读,心里并不当回事。邹智敏其实非常清楚这一点,很多时候,布置的背诵内容,同同到最后根本没有完成,还会分心玩他的飞机玩具。一开始,邹智敏还会容忍,但有几次还是忍不住爆发了。

有一次,同同读经时不专心,折飞机,玩玩具,邹智敏一气之下没收了同同所有的玩具,甚至还毁掉了部分飞机玩具。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以前从不动手的邹智敏甚至会动手教训一下“不听话”的同同,这让同同的抗拒情绪愈加强烈。同同开始鼓起勇气,向父亲提出抗议,要求到学校学习。在去学校上学的问题上,同同得到了外公外婆的支持,但邹智敏却认为他们的支持实质上是对儿子的一种“教唆”。最后,邹智敏还是妥协了,将当时已8岁的同同送到成都的一所小学上一年级。

在学校里,同同很快找到了认同感。“有很多同学可以一起玩,除了要做很多作业外,都很轻松,老师也喜欢我。”同同说,更重要的是,可以逃避之前每天必须面对的经典诵读。而在这段时间里,学校老师也对同同的学习成绩给予了肯定,“优”成为同同作业本上最常见的评价。

同同的小学学习一直持续到2015年三年级结束,因生病才退学回家,此后没有再去学校。邹智敏认为,儿子的退学其实并非坏事,反倒能够让同同继续完成接下来的传统文化学习。退学后,邹智敏要求同同每天在家诵读经典,“时间上可以自由一点,但每天还是要背诵几百字的内容才行。”最近两个月,同同和妈妈待在北京,跟妈妈参加学术交流等活动,暂未到专门的私塾学习。

“我只想用我20年来的逻辑思考和我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让儿子少走弯路。另外,从小培养孩子多做题,这不是我想要的。”邹智敏说。

专家说法

“个性化教育” 请尊重孩子个性

“首先要确认一点,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必须接受义务教育的,这是一个前提,不能用私塾学堂完全替代义务教育。”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同同与邹智敏的教育问题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不少家长希望孩子接受个性化的教育,比如在家上学、读私塾、读经典,但“父母不能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

熊丙奇介绍,目前国内的众多类似案例中,还很难找出成功的案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单纯地放弃义务教育进行读经学习,难以让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这对于培养一个强大的个体是很不利的。“可以学习国学,但是不能缺失基本的义务教育。”

教育专家纪大海认为,正规学校教育与私塾办学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学校的集体生活与家庭式生活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是不一样的,学校能够让孩子置身于群体之中,有较强的社会性;而私塾学堂教育,会削弱这种社会性。同时,正规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经过了多年的系统规划,更加成体系;而私塾在系统性方面就会有很大的缺陷,很难让孩子接受到全面教育,得到全面发展。另外,从孩子的天性来看,小时候是很向往外面的世界的,在私塾则难以满足孩子的这些本性需求。纪大海认为,孩子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按照法律规定,仍应该送往学校就读,可以以学校教育为主,私塾、个人教育为辅。

另外,家长没有必要强行扭转孩子的爱好,“有可能他现在喜欢,高中大学喜欢,但并不代表最后一定能干这个。但这是孩子潜能的一种展示,不应扭转。”同样,国学学习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国学学习应该作为培养孩子人文品质、人文情怀、人生价值的一部分,但不应进行“国学大师”式的专业培养。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