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杂交小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玉米品种研究也是北京种业的一个标杆。目前,该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并审定的玉米品种100多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品种30个,在国内玉米界名列前茅;中心构建的具有2.6万多个品种数量的玉米标准DNA指纹库,至今在国际上仍独领风骚。

如今,名声大噪的“京字号”玉米也出现在了“一带一路”上。“京科糯2000”,目前已经在韩国通过审定,成为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审定的玉米品种,并在韩国有相当的种植面积。同时,该玉米品种在越南当地表现出适应性强、果穗结实饱满、品质优良的突出特点,目前已推广135万亩,占越南糯玉米种植面积的64%,成为当地玉米种植的一个主导品种。另一个甜糯鲜食玉米品种“京花糯968”,2016年也在越南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试验示范,表现良好。

作为首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科技支撑,蔬菜制种研究一直是北京种业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这方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有不少可圈可点的成果:“京欣2号”成为我国保护地西瓜主产区的第一大品种,同类型市场占有率超过60%;“京秋3号”是我国北菜南运量最大的大白菜品种之一,是我国唯一上千万亩种植的蔬菜品种;京葫系列西葫芦,打破了国外公司长期垄断我国西葫芦高端品种的格局;培育的出口干制辣椒系列品种填补了我国出口型干椒杂交育种空白。

凭借上述众多的“第一”,北京的蔬菜品种在国外一展风采。据了解,市农林科学院研制的蔬菜优质良种已出口到美国、日本、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马来西亚、印尼、肯尼亚等20个国家,并通过邮件、电话、视频会议、微信长期开展技术支撑。此外,该院的蔬菜中心还与南非开展了丸粒化种子技术合作。

北京农业大步踏上“一带一路”,靠的不仅是种业科技成果,还有大量的农业信息技术产品。据了解,2004年以来,由市农林科学院研发的温室控制器、灌溉智能控制终端、精准农业遥感技术、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等技术产品已经输出到一些农业技术水平发达的国家,如以色列、加拿大、英国等。另外,从2010年开始,该院举办的智能农业国际高端学术会议,目前已经有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家参会。

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已经把科技作为农业变革核心动能的北京,势必将涌现出更多吸引国际社会关注的新品种、新技术。在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代表的首都农业科技“王牌军”的带动下,未来,“一带一路”上将不断收获北京播下的“绿色果实”。(记者李庆国芦晓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