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1日,50株峨眉拟单性木兰幼苗落户于成都植物园;4月11日,30株落户于四川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希望该濒危物种今后能够在峨眉山以外的其它地区开枝散叶,能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种质资源首席专家、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站长熊铁一说。

据介绍,峨眉拟单性木兰是一种常绿乔木,成树可以高达25米,胸径40厘米。这种木兰开花时,花朵为乳白色(如图),和普通木兰花形差别不大,但在野外自然环境中却极为稀少。到目前为止,野外仅发现了74株,因其数量极少,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峨眉拟单性木兰先后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球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极度濒危(CR)物种,被《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确定为急需拯救保护的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

峨眉拟单性木兰为雄花两性花异株,这种性系统在有花植物中极为少见。为了拯救峨眉拟单性木兰,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和峨眉山生物站的科技人员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相关研究工作。由于两性花植株都长在悬崖峭壁之上,再加上木兰树本身的高度,种子的采集十分危险。需要利用绳索,爬上垂直高度约百米的峭壁,采集种子回来育苗。科技人员从1989年开始对该物种进行了迁地保护,并成功繁育其子一代实生苗60余株。经过近20余年的培育,目前已有20株陆续开花,为拯救该物种奠定了基础。

为了克服播种繁殖受限于种子数量的难题,峨眉山生物站在2014年开始对其嫁接繁殖技术进行攻关,连续4年共嫁接上千个枝条,在精心的养护下,目前获得嫁接苗650株,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成功解决了峨眉拟单性木兰自然条件下传粉难、种子萌发难与成苗难三大技术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