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重庆市文物局获悉,重庆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日前正式公布,在历时4年的文物普查中,重庆全市共有148万余件文物登记备案,现在这些文物都拥有了自己专属的“身份证”。

据了解,重庆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于2012年10月启动,2016年底结束。4年多来,普查工作涉及重庆10多个行业和领域,实现了全市国有单位全覆盖,并一次性通过了国家普查办的合格验收。

普查结果显示,目前重庆有国有收藏单位165家,登录可移动文物1482489件,其中新发现认定文物155576件,收录文物图片915479张,数据容量2584G。

据重庆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的文物分布相对集中,其中85%都主要集中收藏在主城区和三峡库区,普查中对文物进行了资料采集、登录备案,目前他们都拥有了自己独有的编号,如同一张专属“身份证”。

据了解,全市在35个文物类别上均有分布,不同材质的文物不缺项,文物类型均匀性较好,文化内涵丰富。据统计,古籍图书、钱币、标本化石、陶器、瓷器5个类别数量最多,分别占文物总量的44.36%、22.33%、6.51%、4.88%、2.89%。

“通过普查,我们基本摸清了全市国有可移动文物的家底,在所有文物中三峡文物、抗战文物最具代表性,体现巴渝地区文物资源的丰富性与独特性,这些文物也是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该负责人说。(记者刘恩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