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河盖日出

中国网5月22日讯(记者 黄姝颖 付恋)“蜀道有时尽,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

诗人章恺一首《咏秀山》,道出了重庆东南门户秀山“襟黔带楚、接连四省”的独特气韵。

这里有神妙之域川河盖高山草场,有神秘之境石堤酉水湖,有神往之地洪安边城,有神奇歌舞秀山花灯,还有众多革命先辈战斗过的红色遗迹,中华民歌经典《黄杨扁担》传唱海内外……千百年的积淀与守护,在这片246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成处处风景处处歌。

清江明月,木舟古渡,秀山,是一出恬淡澄澈的初恋;

甲士执戈、万马嘶鸣,秀山,如一壶辽远深沉的陈酒。

水秀山清揽胜奇观大武陵,人杰地灵流馨美誉“小成都”。但在5年前,秀山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样:一“锰”独大,生态坏境恶劣,是国家非煤矿山重点整治区县。短短几年之间,秀山就从曾经的矿区变成旅游大县,成功创建了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依靠乡村旅游实现了川河盖景区居民脱贫致富。

是什么让这颗“武陵明珠”绽放出更加炫目的光彩?近日,本网记者走进秀山,实地探寻秀山如何演绎这一场华丽的蜕变。

 

 川河天路

秀山旅游驶上快车道  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攻坚新抓手

 “十二五”期间,秀山依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坚持因地制宜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投入了89315万元开展重点景区景点建设,现已成功创建多个旅游景区,获得中国美丽田园景观国家级、市级品牌20余个,乡村旅正在游蓬勃兴起。

曾依赖煤炭开采谋生的川河盖居民,现在不仅吃上了“旅游饭”,还通过参与景区开发,经营农家乐、高山蔬菜等产业实现了脱贫并逐步富裕。川河盖景区内的贫困村川河村和楠木村,于2016年实现了整村脱贫,并顺利通过了市级脱贫检查验收。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我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户增收。”秀山县常委、常务副县长付强表示,秀山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以景点建设为龙头,推动农旅、文旅、林旅、康旅等深度融合,建成高山生态避暑纳凉和农业观光体验示范点30个、乡村旅游接待户444家,采取“参股入社、配股到户、按股分红、脱贫转股”的方式,确保贫困群众获得稳定的配股分红收益,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从而促进脱贫致富。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秀山县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60.2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4.86亿元。其中,2015年游客人数达到3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85亿元,2016年接待游客40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