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是我莫大的荣幸

发布时间: 2017-05-11 08:10:01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Jan-Christer Janson | 责任编辑: 张昊

关键词: 中科院,一带一路,PIFI访问学者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我与中国科学院的缘分始于1966 年,那时我还在乌普萨拉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诺贝尔奖得主阿尔内•蒂塞利乌斯教授举办的研讨会(他在 1969 年做过我的博士论文答辩评委)。当时,蒂塞利乌斯教授刚刚结束对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访问。在访问期间,他获知中国科学院科学家早在一年前就曾在《中国科学》上发表了首例结晶牛胰岛素全合成的文章。对于中国科学家这种开拓性的探索,蒂塞利乌斯教授深表钦佩。而作为台下学生的我们,有幸参加这次研讨会,听到这样的故事,也同样被折服。于是,这次研讨会一直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与中国科学院的重逢是在 1980 年的 10月。当时应瑞典科学院的邀请,我有幸作为瑞典教授代表团的一员前往中国,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了为期两周的生化分离技术讲座和演示。这次讲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年轻科学家们对学习新技术的渴望和热忱。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科技未来蓬勃发展的希望。

1994 年,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三届亚太地区生化工程会议上,我认识了苏志国教授,苏教授是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在会上作了一场关于生化分离研究启动现状的报告,内容十分精彩。这次见面为日后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也开启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大门。在瑞典技术开发委员会的支持下,我和苏教授开展了一系列合作研究项目,内容涵盖蛋白纯化和分离,中草药活性物质的提纯,大肠杆菌中包涵体的蛋白质重折叠,这些项目都非常成功,也正是得益于这些项目,苏教授手下的7名学生和员工于 1999-2006 年先后应邀前往乌普萨拉大学生物医学中心从事研究,并最终在世界知名期刊上发表了18篇科学论文。此外,在开展蛋白质重折叠项目中,还诞生了一批新技术,这些技术现已在工业及其他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一些研究生还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颁发的优秀博士论文奖。

另一个合作项目是由中国科学院的马光辉教授发起的,同样成果显著。她发明了用快速膜乳化法制备粒径均一、高纯度微球的新技术。现在著名公司通用电气(瑞典)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拥有这项技术专利权,并利用它打造了一款名为“Superdex 200 Increase”的凝胶过滤预装柱,该产品目前畅销全球。作为对马教授工作能力的肯定,由她牵头的项目“尺寸均一、可控的乳液、微球和微囊的制备技术”获得了中国国家技术发明奖。

对我来说,能与马教授和苏教授进行长达近 20 年的合作是莫大的荣幸。得益于他们卓越的领导能力,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加入到了我们的合作项目,所写专著也得到了顶级科学期刊的认可,这为学生们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我也十分珍惜在与两位教授合作中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

最后,我十分感谢马教授的提名,让我有机会获得中国科学院评选委员会颁发的2014年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对此,我感到莫大的荣幸。

(作者:Jan-Christer Janson(瑞典)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化学系,2010年入选PIFI访问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