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重庆果园港集装箱装卸区(4 月 14 日摄)刘潺摄/本刊
不产一粒咖啡的重庆市,短短不到一年就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交易中心。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采访中了解到,2016年6月,地处内陆腹地的重庆成立了咖啡交易中心,目前已注册海内外用户180多家,实现交易额36亿元。
相关专业人士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重庆虽不产咖啡,却拥有联通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以及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接点的区位优势,可实现咖啡东南亚产地和欧美市场的无缝对接。而这正是西部直辖市重庆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大开放、大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重庆打造联通世界的“Y”字形大通道,一举扭转内陆开放缺少通道和平台的“先天劣势”。落户重庆市的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运行,则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了重庆开放发展的“新潜能”,使得曾经著称为“山城”的重庆成为内陆开放“高地”。
“渝新欧”扭转“先天劣势”
打开中国地图,深居内陆腹地的重庆,既不沿海也不沿边,距出海口和边境线均2000多公里。曾经,重庆的产品出口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向东、向南经沿海城市再“漂洋出海”,路途遥远,耗时长久;要么通过空运,但成本极高。
6年前,为了开辟一条畅通省时且成本较低的国际物流通道,重庆从更广阔的空间寻找重庆的方位,将思维和视野向西投射——西经陆路直取欧洲,“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就此诞生。
首开中欧班列先河的“渝新欧”,将重庆与沿途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波兰和德国等国家紧密相连。重庆和周边省区的货物可借此直达欧洲,欧洲的货物也沿该通道直接进入中国西部市场,运输成本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时间只有海运的三分之一。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如今的“渝新欧”已占到全国中欧班列货运总量的近50%,还正在不断“长高、变长”,即依托“渝新欧”实现联通欧洲与亚洲的铁、空、公、水多式联运。
“长高”,即通过“铁空联运”形成以重庆为圆心的“四小时航空经济圈”。欧洲的货物可通过“渝新欧”运到重庆,再空运中转到新加坡、香港、首尔、东京等距重庆四小时航空半径的亚洲城市。运输成本将大幅降低,在亚欧之间开辟了一条性价比更高的全新运输方式。
“变长”,首先是通过“铁公联运”向南延伸。去年4月,重庆到东盟的公路物流大通道的东线通道正式打通,货物从重庆出发,经广西凭祥口岸抵达越南河内,全程仅需40小时,运输时间比海运缩短20多天,成本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
未来,重庆还将打造两条“下南洋”的公路快捷通道:中线通道(重庆-云南磨憨-新加坡)和西线通道(重庆-云南瑞丽-缅甸仰光)。预计到2020年,重庆东盟公路班车货值有望达到每年200亿元的规模。
与此同时,“渝新欧”还通过“铁水联运”向东延伸。重庆已建成我国内河最大港口果园港,将形成每年200万标箱、100万辆商品车滚装、600万吨件杂散货的吞吐集散能力。果园港进港铁路专用线已开通,“渝新欧”与长江黄金水道实现无缝对接,也实现了“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交汇。
如今,依托畅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重庆已拥有水、陆、空三个国家级枢纽,三个一类口岸和三个保税区,摆脱了先天区位劣势。“三个三合一”的开放平台体系在中西部保持领先。
“这标志着重庆联通欧亚的‘Y’字形大通道已经形成,重庆已崛起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中国交通物流协会联运分会秘书长李牧原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这奠定了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接点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