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访朝鲜推动中韩建交
昨天晚上,李肇星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新闻联播。得知钱其琛去世消息的他,在看到习近平主席向韩国当选总统文在寅致贺电的消息时,不由得想起了钱其琛推动中韩建交的往事,令他万分感怀。
钱其琛曾在《外交十记》中回忆中韩建交始末,他写道,我第一次去汉城是1991年11月,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中国外长在汉城出现,这在当时是破天荒的事情。那时,中韩没有外交关系,更没有航班飞机。
当时,韩国总统卢泰愚单独会见了钱其琛。卢泰愚说,韩国虽已与苏联和东欧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但韩国与中国的关系应更亲密。为了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也为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韩国真诚地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并早日实现建交。
钱其琛说,我们希望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和平共处,加强往来。中韩两国间的贸易关系,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希望双方共同努力,使其更好地发展下去。对卢泰愚提出的建交问题,他没有直接回答。
据《外交十记》记录,第二天,韩国各报均在头版刊登了卢泰愚与钱其琛握手的大幅照片。媒体没有有关谈话内容的报道,但普遍评论称,这是中韩关系的“转折点”。
中国首任驻韩国大使张庭延参与了这次出访,他说,当时中韩两国还没有建交,中国外长的到来引起了外界特别的关注。韩国总统的单独会见带来了意外的收获,钱其琛也做出了很自如的应对。
张庭延记得,这次会议之后,中国开始考虑中韩建交的问题。1992年5月,中韩开始建交谈判。同年8月24日,中韩宣布正式建交。
钱其琛在书中写道,中国要同韩国建交,难点并不在于双边关系方面,而在于中国与朝鲜的关系,即如何让与中国有着传统友谊的朝鲜,能逐步理解和接受这种外交政策的调整。
1988年11月,在朝鲜外长金永南访华时,钱其琛专门与他谈了中国与韩国的贸易关系问题。后来,双方最高领导人交换了几次意见。金日成充分理解了中方立场,表示同意。
1992年7月,钱其琛赶到朝鲜,在一栋别墅里见到了金日成。他转达了江泽民总书记的口信。我们认为中国与韩国进行建交谈判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的考虑和决定,相信会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对此,金日成表示理解。
1992年8月24日上午9时,钱其琛与韩国外长李相玉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园正式签署了中韩建交公报。
平易近人的“老钱”
“我已经75岁,超期服役,退下来只想有时间,看些以前想看而没时间看的书,做些以前想做而没时间做的事。”在2003年出版的《外交十记》一书序言中,钱其琛写道。
从国家领导人的岗位上退下来之后,钱其琛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本由他本人亲身经历写成的回忆录,成为外界了解他的一个窗口。
但人们很少了解这位外交战线的领导人生活中的样子。多位外交部官员告诉新京报记者,钱其琛平易近人,做事极为细致认真。
李肇星说,钱其琛工作特别拼,从来没听说过他休假。
钱其琛在工作上的认真、负责,也让不少人印象深刻。
中国前驻古巴大使徐贻聪曾跟钱其琛出访拉美。他记得,有一次他们一起去玻利维亚,由于当地海拔较高,钱其琛出现高原反应,心跳每分钟超过120次,但他仍坚持参加了所有的工作安排。
“在我印象里,他工作都做得很认真,很细致。”徐贻聪说。
外交部礼宾司前代司长鲁培新也曾和钱其琛有过交往,他说,钱其琛给他最大的印象就是非常沉着。而且比较冷静,谈话慢条斯理,但是每句话都很有分量。
李肇星记得,他第一次见到钱其琛时,曾经闹出一个笑话。当时,他刚从非洲回来,不了解国内的情况。在一个办公室见到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时,他打招呼说,钱司长好。
结果引来室内一片哄笑。在座的人笑说,第一次听到部里有人叫钱司长。李肇星并不知道,当时外交部的人都管钱其琛叫老钱,一直到他当了中央政治局委员。
钱其琛离休之后。有一次,李肇星去看他,又在如何称呼上犯了愁。他说,当时警卫员问他,“你是来看钱副总理的吧?”
李肇星便学了警卫员的称呼,见到钱其琛后说“钱副总理好”。当时李肇星已经六十多岁,比他大十多岁的钱其琛笑着说,“小李,你怎么一两年不见,水平下降这么多,四个字说错三个?我不是副总理了,还姓钱倒是对的。”
李肇星说,这是钱其琛第一次跟他开玩笑,也是最后一次。
新京报记者 贾世煜 实习生闫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