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带一路”国家农情信息命运共同体

发布时间: 2017-05-04 15:14:12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吴炳方 Shukri Ahamd 何昌垂 | 责任编辑: 刘芳奇

关键词: 一带一路,经济,命运共同体

下一阶段的任务

DBAR-AGRI工作组将借助云计算、移动互联、深度学习、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国内外遥感数据源不断开放的新契机,推动公平共享的农情监测新秩序、以CropWatch云服务平台为基础的“一带一路”农情信息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CropWatch将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种植结构差异和监测指标的偏好,进一步提供新的农业气象、农情、产量、预警等监测信息;同时向用户共享CropWatch农情在线监测、分析、查询与发布功能,让用户能够自主选择指标开展特定区域的在线监测与分析。

促进数据与算法资源的开放,为授权用户提供能自定义构建符合自身需求的监测系统功能,就如同阿里云上的网店一样,用户通过系统能自定义形成自己的农情监测系统,独立开展农情监测,显著提高“一带一路”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利用网络服务与容器技术,开放第三方介入接口,为现在拥有农情监测系统的“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信息分享与共享,农情监测同台竞技、交叉验证的舞台。

利用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提升平台农情监测信息的深层挖掘、预测和预警能力,提高“一带一路”区域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通过召开国际会议、培训班以及人才培养的方式,为“一带一路”有意愿参与农情监测的发展中国家培训相关人员,提高使用习惯与使用技巧,提高农情监测系统运行维护的能力,以及本国农情监测的获取能力。

专家访谈

粮食安全不仅是中国的头等大事,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景。1992年涉足农情遥感监测,1998年创建CropWatch,经过近20年的发展,CropWatch已经跃升为全球农情监测信息云服务平台,成为提升全球农情监测信息透明度的重要力量。农情监测信息对农业生产指导、灾害应对、粮食贸易至关重要,“一带一路”沿线及非洲很多国家却没有建设符合本国特色与国情的农情系统的能力,长期面临农情信息滞后、失真与不对称的挑战。信息的缺乏,在国内导致粮食生产与供应形势信息缺失,无力指导粮食生产、无力支撑灾害应对决策制定,在全球粮食贸易的过程中,只能依赖第三方监测信息做决策,处处被动,拥有独立的系统是各国的梦想。身为全球农产品最大的进口国,中国也曾经历过与“一带一路”粮食不安全国家相似的经历,对上述国家的遭遇感同身受。全球粮食安全的治理需要全球共同参与并承担责任,作为CropWatch的负责人,我十分愿意与所有国家分享农情监测技术成果与信息,并将尽全力将CropWatch打造成各国能平等参加的农情监测共享平台,各国如同在公有云上开网店一样,自定义构建独立农情监测系统,自主开展农情监测。(专家:吴炳方)

农业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农业生产面临来自土壤、水资源、天气和气候、不可持续的农业实践的挑战。农民常面临水资源不足、农药化肥负担过重等威胁。卫星遥感能动态监测问题发生的区域,推动热点的调查;能通过比较年际间监测结果的差异追踪粮食生产形势的异常变化。遥感数据与作物模型相结合,还可以预测作物产量。在全球尺度,准确的作物产量预测,有助于预测市场波动的关键,平抑农产品价格的异常波动。遥感还可以准确地监测国家和区域一级的农业土地利用状况和变化。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地理空间信息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农情信息的共享繁荣,是当前重要的发展趋势。以数据开放、知识共享与农情监测解决方案开放为目标的CropWatch,十分注重为发展中国家农情监测系统的建设提供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支持。CropWatch可将遥感影像信息转化为有效和有意义的农情信息,有利于相关决策的制定与开展。来自CropWatch等系统的经验将大大促进知识的转移。为进一步挖掘CropWatch的潜力,需要进一步将其制度化,构建农情信息命运共同体。(专家:Shukri Ahamd)

     1   2   3   4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