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基础设施和海港开发
港口及港口城市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港口城市快速扩张的压力下,城市和海岸带的土地利用类型和环境发生了变化。作为海丝之路最重要的节点之一,斯里兰卡拥有着大型的人工港口和横跨印度洋最重要的运输中转站——科伦坡。基于 Landsat 和 MODIS NDVI 数据开展对科伦坡港土地变化情况研究,发现从 1992—2016 年(尤其是 2010—2016 年),科伦坡港呈现迅速扩张的趋势,同时科伦坡 2016 年建成的土地面积是 1992 年的 3 倍。随着城市化进程,2010—2016 年的植被绿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显著降低的区域与城市显著扩张的区域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沿海经济追踪
对地观测技术可以提升“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关于贸易、产品和服务枢纽的海运航道、运输航道沿线海洋和海岸带自然资源及其开采情况的观测能力,并且可以预测沿海航线贸易和资源的经济价值。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的昼夜云图观测通道(DNB)及以前采用的国防气象卫星计划线性扫描器(DMSP OLS)能够根据夜间可用的红外线辐射监测船只运动;综合运用船舶监测系统(VMS)与雷达卫星技术能够监测非法渔船,并帮助减少沿海航行非法捕捞造成的经济损失。
灾害监测
由于地貌原因,缅甸极易遭遇洪水、山崩、地震、火灾、飓风、风暴潮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袭击,且大部分的灾难性危害是由飓风和海啸造成的。在每年 4—5月的季风前期和 10—12月的季风后期,常常发生严重的飓风相关灾害,造成大雨、洪水和风暴潮。如今,缅甸与全球及地区性伙伴进行减灾合作,成为一个抗灾力强的国家。基于卫星数据的洪水监测已被证明是快速和精确获取淹没区域的有效方法。
区域代表的认识和感受
马来西亚
DBAR 计划对马来西亚意义重大,有助于通过共享数据与方法,为基于地球观测的海洋和海岸带资源清查等提供可持续的服务。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国家地理空间研究所和马来西亚遥感机构(遥感马来西亚)等研究机构都从事遥感研究。然而,这些机构均不具备处理地球观测元数据的公众门户。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和遥感马来西亚都有专门的体系来发展自己的研究计划;但是在制定研究计划时,均未充分考虑终端用户或管理者的需求。在海洋保护区的保护方面,缺乏终端用户互动机制。因此,需要制定一个可行的机制,使海岸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研究问题的诊断。建议 DBAR-COAST 工作组提出一个能实现上述互动的机制。
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独立处理地球观测数据的能力依旧有限。因此,倡议通过建立联合计算中心等在 DBAR 计划过程中形成一套成熟的独立运行单元。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可能成立一个专门的任务组来解决海洋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问题。目前他们在对研究结果宣传上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就是缺乏组织架构。因此,DBAR-COAST 工作组可在协调科研计划发展和监测进展两方面充分发挥能动力。(区域代表:Mazlan bin Hash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