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双向开放格局
合同利用外资位列全国自贸区之首
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重要使命。两年来,片区以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为目标,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外经贸向更高层次跃升,构筑双向开放格局,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
除了打造“一带一路”战略平台和载体,比如太子湾国际邮轮母港正式开港,联接18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个港口,为深圳通连香港、走向世界打开了“海上门户”,还加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联系,与英国金丝雀码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设立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中科自贸区合作发展基金;先后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印度古吉拉特邦、迪拜经济委员会等签署合作备忘录签。
此外,助推内地企业“走出去”,与印尼、印度、迪拜、白俄罗斯等多个沿线国家签订合作协议,重点支持招商局在18个国家、35个港口布局港口网络。推进中欧物流大通道建设,已建成的中白工业园已成为境外中资工业园的标杆和示范。
截至2017年3月底,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合同及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到951.41亿美元和78.6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0.9%和20.7%,从今年1—2月数据来看,分列全国自贸区第一、第二。其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27个国家在片区投资设立244家企业,注册资本94.31亿元。前海企业累计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企业35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2.13亿美元。
关键词5 新城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深圳最高
“三城一港”拔地而起
挂牌以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连续两年开展新城建设大会战。2015年,片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8亿元,相当于此前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同比增长75%。
2016年,片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88.73亿元,同比增长44.6%,超额完成5%,单位面积投资额和增长速度均位列全市第一。累计建成交付89栋建筑,建筑面积达122万平方米,国际金融城、自贸城、深港创新城和国际性枢纽港等“三城一港”拔地而起。特别是前海合作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7.5亿元,占历史累计投资的40%,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2017年一季度片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全年计划的15%,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2%,以占全市1.4%的土地面积完成全市8%的投资额,投资强度全市最高。
高强度建设的同时,片区全面加强施工安全管控。不仅创新工程监管模式,引入专业第三方巡查队伍,对前海合作区内各类工地进行巡查,检查频次是深圳市的4倍以上;在国内率先开展城市级基础设施工程全项目、全流程BIM应用,为实现前海复杂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度构建智慧城市提供数字化基础,前海成为全球基础设施领域“数字化建设、智慧化管理”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