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事业的发展与互联网新技术密切相关,网络民意和网络舆情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进行着变革。2009年被称为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元年,经过8年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以及手机端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接入的主要渠道和方式,随着5年多的政务“两微一端”的发展,互联网政务也开始以手机端为主。网民去了手机端、去了社交平台、去了微信,截止2016年底,微信日登陆用户高达7.68亿,超过我国网民总数7.31亿的整体规模。根据《2016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我国20-70岁人口总量约9.84亿,微信用户以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为主,因此按此预估微信日登陆量用户占到20-70岁整体人口的78%。因此,网络民意和网络舆情的重点已经转移到了移动端和社交平台,UGC内容应该成为网络民意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政务公号也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互联网+政务平台。
2017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与腾讯指数合作进行央媒微传播力的研究显示,网络中的央媒微信公号的传播影响力巨大,以16家央媒微信公号两会期间(3月3日-15日)的新闻传播来看,微信公号的新闻有效触达人数累计超过1600万人次。而同时央媒的微信公号的传播也显示出不同于传统媒体和网站的独特特征,比如:微传播的高聚合性,即大部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集中于少量的一两家公号;再比如当前新闻媒体的原创文章在网络中的扩散主要是通过社交平台到达受众。这些关于网络传播以及微传播等新的研究和探索值得关注,这些也蕴含和揭示了网络民意可能的发展和走向,群众去了哪,民意去了哪,党员干部就应该往哪走,网络群众路线就应该根据群众的互联网使用实际和现状进行不断地革新和探索。
2004年4月20日中国首次接入国际互联网,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在中国开始了第三个10年的发展。在技术和媒介的发展史上有一个著名的“30年法则”,第三个10年,已经到了“哦,又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一项标准技术,人人都拥有它。”可以想象互联网在中国正在发展和即将到来的“第三个10年”的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因此,网络民意和网络群众路线仅仅是开始,才刚刚探索,还有很多需要试验、需要摸索、需要创新。广大的党员干部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准备好迎接互联网带来的更大的社会民意和政府治理的变革。
在西方社会学中,互联网是被视为当前信息时代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工具,是要重构社会制度文化以及权力关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国广大网民的互联网使用和他们的网络空间的行为和文化,就是中国网络社会的崛起和塑造的过程,因此,网信事业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工作,而是整个社会的重构和重塑。如果从这个更为宏观的视角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是否更能体会其中的深意与寓意,更深刻和敏锐地觉察到网信事业的重要战略意义。
一年很短,可做的事业有限;一年很长,所有的发展和变革都是一年一年的累积,“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各级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讲话和“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网信讲话,是需要一年接一年的回顾和学习,更需要通过爱民亲民的质朴浓烈和勇敢智慧去创新、去践行。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