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区县脱贫“摘帽”,885个贫困村销号,59.6万贫困人口脱贫——重庆市2016年脱贫攻坚任务目标的背后,是困难群众一项项基本生活需求和一双双渴望幸福的眼睛。
在完成“收入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基本目标基础上,重庆形成“市负总责、部门配合、区县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贫困区县党政“一把手”分别向市委、市政府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3年脱贫攻坚期内,重庆将新增投入财政资金82.8亿元。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挂帅,498个单位组建18个市级扶贫集团,“一对一”对口帮扶18个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区县。
钱有了,人来了,2016这一年,扶贫效果怎么样?
不是撒钱就能行
识别要精准,施策更要精准
扶贫第一步,是找对贫困户。
在重庆忠县新立镇钟坝村,“穷”是秦宗堂家的真实写照。几十年的老房子,墙面开裂,家徒四壁。老秦患有白血病,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和16岁的儿子靠低保生活。
“低保,在村里就是最高的政策待遇了。我家没划成贫困户,我也不好意思跟村里开口。”2016年,忠县在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的同时,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老秦爷俩这才被纳入了精准扶贫的范畴。
为提高识别精准度。重庆制定完善“八步四公示”工作流程和“四看四访四算四审”工作方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户、驻村工作队的作用,调动群众参与识别的积极性,通过互相评议,让群众心服口服。
识别贫困户,重庆还用上了大数据。不断完善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与低保系统、医疗救助系统、社保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房屋产权登记系统等有效对接机制。通过大数据比对,重庆1.7万人因享受财政供养、入股股东、购买好车、购买商品房等原因,全部转化为一般农户并清退了帮扶资金。
双管齐下,忠县将540名真正困难的群众调整为建卡贫困户。1111户4622人被清理出去。在忠县,村里的贫困户名单贴在墙上,大家看了都服气。“按照扶贫政策,村上要给我在路边修个新房子,再也不用拄着拐杖爬坡了。”老秦说。
该进者进,该出者出。“识真贫”方能“扶真贫”。对识别出的贫困人口,重庆扶贫干部列出需求清单和任务清单,为贫困户“量身定做”精准脱贫方案。“帮扶干部周军送了羊羔送技术,我看他那么热情,想着试试吧,结果这条路还真对了。”去年,万州区龙沙镇老林村村民夏才粒养羊年收入10万元,一年抵过去三年。如今他琢磨着成立一个合作社,带着村里其他贫困户一起致富。
因户施策,万州制定产业发展、就业扶持、低保兜底等14类帮扶措施10.5万条。针对贫困村,扶贫干部精准制定整村脱贫规划,共审定脱贫攻坚项目1903个。
不是干部一头热
帮扶很给力,贫困户也加把劲
丰都县高家镇金家坪村的“穷根”,就在村口那条烂泥路上。路难行,山货就卖不出去,城里人不愿意来,农家乐也就没法搞。
扶贫工作队到村以后,第一件大事就瞄准了修路。2016年初,一条通往县城的水泥路终于修好,客车也开到了村头。路通了,村里顺势建成350亩特色水果采摘园,种上1200亩核桃树。昔日的贫困村,现在年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脱贫算账底气十足。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为发挥干部带动作用,重庆累计选派第一书记2249名,派驻村工作队2451个,落实结对帮扶干部19.9万名,实现对贫困群众全覆盖。
“政府扶一把,自己也得往前奔。”在黔江区黄溪镇,63岁的刘德发和妻子都干不了重体力活儿,工作队为他们申请了医疗救助,还帮忙养了3头猪、30只鸡,“政府帮助都到这份上了,我不能躺着不动啊。我又买了几头小猪崽,只要还能干得动,我家也能脱贫。”
为激发贫困户的积极性,黔江区侧重产业扶贫,要求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针对高山扶贫搬迁农户,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土地的高效种植养殖,用“产业上山”构建畜牧养殖基地、瓜果蔬菜种植基地、中草药种植基地。目前,黔江搬迁农户发展蚕桑3.5万亩、猕猴桃1.5万亩。
在黔江区太极乡石槽村,刘举方流转了34亩土地种桑叶。“桑树苗、技术、蚕棚,都有补助,干部还帮我协调了扶贫小额信贷。”他指着自家绿油油的桑园说,“条件这么好,我还能不下力气吗?”
不是脱贫就撒手
帮扶也创新,防止再返贫
一枚土鸡蛋,给坐落在武陵山区的重庆秀山县带来了增收的希望。
出山的路太遥远,互联网上没距离。以网上卖土鸡蛋为切入点,秀山探索电商扶贫,采用O2O模式建起本土农村电商平台——武陵生活馆,集网购、特产收购等8项功能于一体。
有了武陵生活馆,秀山山货进城成本降低两成,热门山货更是供不应求。现在,一些村里还玩起了“村头直播”,城里人通过直播看到农产品,立刻可以接洽,“所见即所得”,下单的人更多了。
重庆市南川区将医疗救助政策作为扶贫着力点,将原投保的建卡贫困户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贫困户扶贫小额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险,合并为南川区建卡贫困户医疗救助险,实现“三险合一”。区内建卡贫困户全部参保,每人70元保费由政府买单。报账程序进一步简化,贫困户住院后当场结算。为防止因病返贫,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骨干和乡村医生组成189个团队,为全区建卡贫困户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扶贫要长效,产业很重要。丰都县着重帮助贫困村发展覆盖全体贫困户的扶贫产业,大力打造“一村一品”。各村结合实际,分别建立“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规模流转土地+扶贫产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贫困户”、家庭农场“一帮一”和“越线户帮扶贫困户”等多种利益链接机制。通过“扶贫资金建设、50%折算入股、定期收租分成”等方式,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空壳村”被消除。
针对因病致贫难救助、慢病门诊难报销等问题,黔江创新医疗救助机制,建立400万元医疗救助基金,提高救助额度,扩大救助对象范围。目前,基金支付救助费用230万元,惠及贫困群众1280人。
“要让贫困群众真正过上好日子。”重庆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能力强的,要支持他们脱贫后致富。能力差点的,要保障脱贫后不再返贫。通过建立完善统筹城乡扶贫开发长效机制,确保持续稳定脱贫。”(记者 王斌来 崔佳 蒋云龙 李坚)